|
曲阜鲁国故城
来源:互动百科 日期:2009-11-4
曲阜鲁国故城是中国周代鲁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曲阜市区和东、北面。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封子刘余为鲁王,都此。东汉为东海王刘疆都城,直至汉末。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曾作调查和发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多次进行调查。1958年山东省文物干部训练班对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1977~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作了详细勘察和发掘。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阜鲁国故城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概述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及其外围地区。
鲁国故城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是为“鲁公”。成王时周公之子伯禽代父就封,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自此至鲁顷公亡国止,共历三十四代,建都时间达873年。
曲阜鲁国故城全景 西汉的三百余年间,这里继续是鲁国的封地。故城从西周到汉代共经过八次大规模的兴建修葺,后为县治。宋代迁县治于寿丘,城逐渐毁废。1940年日本人曾对故城遗址进行过勘查和小规模的发掘。1977年~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揭示了故城的概貌。
故城周长11.9公里,城垣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城的四周围有城壕;东、西、北三面各辟城门3座,南面辟城门2座,门道宽7~15米。今日的曲阜市位于鲁国故城的西南角,面积仅占故城面积的七分之一。
内城在故城的西南角,约占大城的四分之一。内城的中心有一片高地,是宫殿区和太庙的所在地,宋代在高地建立的周公庙,保存至今。高地的四周分布着衙署、商业区和住宅区。
故城的北部和西部是冶铜、冶铁、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排列十分密集。西部还有墓葬区,现已发掘了100余座周代的墓葬,出土了许多的青铜、陶、骨、蚌等器物,这些随葬品带有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特征,这也证明了周代鲁文化是综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
故城遗址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已确定了多达36处的重点保护区,用各种措施加以保护,遗址的保存对研究周代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分页:[1] [2] [3]
编辑:左一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