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流杯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园林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更多的表现的是建造者或园林主人的思想和情怀。其表达的方法或者寓于园林的整体规划布局中、或者表现在单体建筑上抑或蕴含在装修匾联之中。本文在列举实例的基础上讨论了北京园林中的三种建筑形式及其装修所表达的含义。其一为模仿汉武帝祈求长生而建造的表达仙逸情怀的仙人承露台建筑;其二为引用晋代文学家袁宏“扬风仁政”的故事而建造的表达“仁政”思想的扇面亭建筑;其三为拟仿王羲之召集的“兰亭集会”而建造的表达风雅情怀的流杯亭建筑。透过这三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建筑所表达出的不同思想流派和思想面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北京园林思想情怀和审美情趣的多样性。
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阐述建筑师应该具备的几种素质,其中有一条是:“深悉各种历史。”因为他认为“这是由于建筑师常在作品中设计许多装饰物,对于询问为什么要创作这些装饰物的人们,便有回答论据的义务了。”维特鲁威还进一步举了建筑中使用女像柱和波斯人柱廊的含义作为例证。这种建筑表现方法在现代建筑学中被称为象征手法和隐喻手法。在中国传统的古建筑中,有很多建筑的布局或单体建筑形式也使用了这种表现手法。它们或者出于传说、人物故事或历史典故。例如园林中常用的一池三山的布局,是出于《史记》中记载的“东海三仙山”的典故。作为古建精粹汇集的北京,更是有大量基于中国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古建筑精品。笔者总结了北京园林中三种引用典故的单体建筑形式,举例探析北京古园林文化之一隅。
推荐阅读:
重返玉树:为什么修过的东西还得是旧的
福州三坊七巷成权贵会所区 沦为酒肉坊巷
河北临漳将重现邺城遗址地下潜伏城门风采
古街开发:吸引力和保护力相结合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