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法则 >> 正文
浅论中国古建筑折屋之法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6-8-24
 

    6-折屋之法历史演进如何?

    战国铜器上铸的房屋,以及汉画像石等所表示的屋顶坡度全是很平缓的。汉朝创造了微微向上反曲的屋檐。接着晋朝出现了屋角及翘结构,并产生了举折,使建筑物上部,体形庞大的屋顶呈现着轻巧活泼的形象。以后宫殿庙宇等屋顶进展坡度越来越大。唐、宋、辽、金的建筑,屋顶体量较大,坡度较缓。元代建筑居于过渡。而明、清建筑的屋顶,从屋脊到屋檐的坡度,都是上面比较陡,下面比较平缓。有的宫殿屋脊处坡到四十五度,根本站不住人,这就看出了屋顶进展的趋势。更准确些分析,唐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举高与进深之比约为1/6,宋代建筑为1/4-1/3,清代某些建筑达1/2。所以这种屋顶外形的变化,是建筑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究其折屋之法,一般情况下,“举折”的结果易得出一条较为平缓的曲线,所以唐、宋、辽、金建筑屋顶坡度较为平缓。而“举架”的结果,往往得出一条上陡下缓的曲线,所以明、清建筑屋顶的坡度较为陡峻。

    7-折屋之法缘何形成差异?

    前人记载各朝代折屋做法种种且极为详尽,在此暂不详述具体做法的演进,单就变化之原因作简单分析。

    第一:地理位置的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看,清官式规定基本限于北京,而宋营造法主要限于中原,营造法原讲的又是江南。地理位置差异重点体现在气候差异上,例如:一般民宅根据气候情况的变化而灵活运用曲线,如华北西北一带风沙较大,建筑屋顶的坡面多用曲线,当大风吹来时,曲线弧度可以迎风可以通风,因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民宅屋顶,都有弧度较大的曲线。越到长江以南各地,民间住宅屋顶的曲线越小,可能是因为雨水过大。清式的屋面陡峻,可能是更有利于防止屋顶长时间积雪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分页:[1] [2] [3] [4] [5] [6]

编辑:樱花
 ·现代社会需要古建筑的返璞归..
 ·安徽太湖县蔡家畈古建筑群修..
 ·广州古建筑玉虚宫变断壁残垣..
 ·朱启钤故宅消防隐患重重
 ·太原唐代古建天台庵修缮完毕..
 ·山西千年古村落保护不到位 一..
 ·四川资阳城区修绿化带发现东..
 ·考古发现新疆规模最大太阳祭..
 ·湘西浦市古镇发现“高庙文化..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酵伙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系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斤拷为锟斤拷页 | 锟斤拷锟斤拷锟秸诧拷 |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 | 锟截碉拷锟斤拷锟�
锟斤拷权锟斤拷锟叫o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锟斤拷   锟酵凤拷锟斤拷锟戒:Service@Yuanlin.com   锟界话锟斤拷0571-86438262
锟斤拷锟斤拷实锟斤拷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园锟斤拷锟教伙拷  |  通锟斤拷锟斤拷址锟斤拷锟叫癸拷园锟斤拷
战锟皆猴拷锟斤拷:锟叫癸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姐江省锟斤拷锟斤拷协锟斤拷
锟斤拷营锟斤拷锟斤拷证锟斤拷牛锟斤拷锟紹2-20100396
锟斤拷婢拷锟斤拷锟街わ拷锟脚o拷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