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总体布局 >> 正文
“非遗”花缤纷 “侗韵”竞芳香
来源:柳州日报  日期:2014-6-6


    其中,“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侗戏”3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侗族款文化”“侗族刺绣”“三江农民画”“侗族百家宴”“侗族医药”“侗族器乐”“侗族花炮节”等10项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侗笛艺术”“六甲歌”“草苗明歌”“侗族打油茶”等14项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侗族送萨文化”“和里庙会”等16项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

    别具“侗”天的山野,“琇里珍奇光五色”,无论是在国内5个侗族自治县,还是在广西的民族县里,侗乡的民族“非遗”涉及的门类、代表的层级,都禀赋卓然、独树一帜。

    “中国侗族看三江”的公论,确实不虚。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杨永和,是三江侗族文化的资深研究学者,他说:“三江的‘非遗’,是深藏在侗民族山区的文化财富,凝结了无数代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经过历代传承和创新,其文化形态特色独具、个性鲜明,堪称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至今仍存活在侗民族的日常生活情态中。”“非遗”缤纷入心怀

    走进三江,2454平方公里的侗乡风情浑无际涯、扑人眉睫、撩人心旌。

    姹紫嫣红的“非遗”,杜鹃花般的盛放,气韵悠远。其中,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侗族大歌、鼓楼、风雨桥,被誉为“侗族三件宝”,与三江侗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浑然一体。

    口传心授,“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薪火不息,星罗棋布,侗族古村落、古建筑群布局各异。三江“大侗寨”,就像一所巨大的侗族木构建筑的博物馆群,其中的风雨桥、鼓楼为个中典型。鼓楼文化的构成,可从中寻觅端倪,侗民族文化的DNA,涵蕴于此。三江县的高友村、高定村、高秀村、马安寨、岩寨、平寨6个侗族村寨,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侗族掌墨师杨似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获邀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厅,进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展示传授。他说,魅力侗寨,视鼓楼为太阳圣物。侗族建寨先建鼓楼。鼓楼是一个村寨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风雨桥则是侗寨里最华美的建筑,是侗乡人民的生命之桥,集实用、审美、信仰于一身。侗族的木构营造技艺,与生俱来,与鼓楼文化是唇齿相依,所以传承至今,生生不息。

    歌师覃奶号,富禄乡高安下村农民,并不识谱,但多声部的侗族大歌源出内心,张口即来。她与梅林乡的吴光祖是国家级“非遗”侗族大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县里的10多所乡村校园,常常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领唱传授侗族大歌。音韵之美,称奇于世。

    侗族服饰的斑斓五彩,亦是青绿山水三江的美丽景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杨甜,是自治区级“非遗”侗族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说,侗锦、刺绣、百褶裙,就是侗族妇女天生爱美,心灵手巧的表现。同乐乡是个侗绣之乡,这里的姐妹,“绣色”天然,一针一线总关情的传承侗绣。

    独峒乡的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也是绚烂七彩的“非遗”再创。自治区级的代表性传承人吴述更话中有“画”:“侗族的农民画,都是原生态的。画师没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白天干农活,晚上调色板。画中是侗乡人的民间习俗、生活场景,是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乡韵。”侗乡“茶农”赖定清,也是一个侗乡文化研究的有心人。他科技“饮领”种植制作的茶品,在国内质量高端的茶品中一枝独秀,为此以“多耶楼”命名,说要让侗乡茶产业插上民族“非遗”文化的翅膀。他说,三江的“非遗”文化,一千个“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以《秦娘梅》为代表的侗族戏曲文化,以《约法款》为核心的侗族制度文化,以“多耶”“芦笙”为代表的耶舞文化,以“花炮节”等为特色的侗族节庆文化,以酸鱼酸肉、牛憋羊憋、清香油茶等特色餐饮的饮食文化等,这些满目琳琅的“非遗”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体系。与其耳听为虚,不如眼见为实,走进魅力三江,一坛重阳酒,醉美三江情……

分页:[1] [2]

编辑:樱花
 ·霞浦屏风山贝丘遗址列入考古..
 ·聊城获重点文物保补助金7820..
 ·安阳发现一处古墙城遗址
 ·泸溪全力推进浦市古镇修缮保..
 ·深圳部分文保建筑缺乏保障成..
 ·千年古寺石狮被评“洋气十足..
 ·江西省4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
 ·宝相寺佛教文物"搬家" 即将亮..
 ·古建筑原居民老业态沉淀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