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的古街道如今已经荒废
皇帝敕封的“节孝”匾额还保留在这座清代的古民居里
精美的门窗雕刻
这里是福安、周宁、蕉城往来的交通要道,这里有着大小鹅卵石铺就的古街道,这里的清代古民居极富当地特色,这里曾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
历经数百年风霜,曾经的辉煌,给磻溪村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磻溪的水依旧缓缓地流淌着,从从容容,磻溪的人也在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村中古街曾拥有124间店面
刚到溪潭磻溪村,记者就被村口那错根盘结的藤蔓所吸引。一根根粗壮的藤蔓从沿溪的树上垂挂而下,左右勾连,结成一个个的“秋千”,一个小男孩正怡然自乐地坐在“秋千”上玩耍着。密密的枝叶连成绿荫一片,赶走丝丝暑意,几个小孩在树下惬意地嬉戏。
“这是村口的‘风水树’,其他地方的‘风水树’不是樟树就是榕树,高大,挺拔,但是我们这儿的‘风水树’比较别致,就是这临溪的藤树。”磻溪村的文化管理员刘成华道出了藤树的渊源。
沿着潺潺的小溪,刘成华带着记者到了村里。耳边还是那潺潺的溪水声,展现在面前的却是一条宁静的古街。磻溪是蕉城、周宁和福安三地的交界处,公路未通之前,是三地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在溪边古街道上,大大小小排列有序的鹅卵石,组成一条古时的“官道”,绵延近千米,承接着南来北往的商人们。官道两旁木板建成的店面一间连着一间,沿街建成的雨亭廊里长廊木凳一条接着一条,供来往的人们歇息纳凉。据说,最辉煌时,这里曾有124间店面,其中78间杂货店,24间鱼货店、11间杀猪店和11间染布店。
如今,这里的古街已鲜有人走动。由于台风等影响,这些残存在小溪边的旧店面及雨亭廊瓦片已经多处脱落,逐渐荒废,原本供纳凉用的长廊木凳上也晒满了村民们收获下的花生。路旁也长满了青草。透过这古旧的板壁、寂寞的石径,透过老人们佝偻的背影和小孩忘情的嬉闹,依稀的是历史的苍凉。
革命热土成就段段佳话
沿着磻溪旁的是革命老妈妈潘玉球的故居,也是叶飞的旧居。如今,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这座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古宅,曾是闽东革命事业中的联络站,掩护了许多革命先辈。它的主人则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1932年8月至1934年6月,叶飞、施霖、曾志、陈挺等同志以磻溪为中心,建立下西区红色根据地。而潘玉球家就成了革命掩护点,她和丈夫刘墨林卖地捐款支持革命,同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战士。
1933年仲夏的一个傍晚,一支国民党军队得知叶飞同志在潘玉球家的情报后,突然包围了老屋。叶飞迅速穿过大厅旁的一房门跑至厨房,而敌人则随后追捕。由于整个房子已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胆识过人的潘玉球灵机一动,将叶飞藏入水缸中。当国民党士兵窜入厨房时,潘玉球就像往常打水煮饭一样,十分从容地从水缸内提出一桶水,倒入锅中开始烧水煮饭。如此镇定的表现让国民党士兵丝毫都没察觉到,要追捕的人竟然就在眼前的水缸内。就这样,潘玉球帮助革命先辈有惊无险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
“刘墨林、潘玉球夫妇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叶飞,之后,叶飞还拜潘玉球夫妇为义父母。解放后,叶飞、陈挺等人还多次看望潘玉球老人。”刘成华说道。
著名的“左联”爱国作家刘宗璜也是土生土长的磻溪人。1915年刘宗璜就出生在磻溪一座幽深的老屋。1933年他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盟后任大夏大学“左联”小组负责人,经常与进步同学马子华、田间等开展“左联”布置的飞行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还兼办了沪西一工厂的工人夜校,培养工人通讯员,并先后发展周而复、洪遒等参加“左联”,壮大了“左联”的组织。这一时期,他响应“左联”文学大众化的号召,从事大众化诗歌的写作,发表了《北风歌》、《雪下面的春天》、《灰色驴》等作品。他回福安后还秘密参加革命活动,成立“福安临时治安协会”,积极筹备粮草,支援游击队,迎接大军解放福安。
磻溪的灵山秀水养育了这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才子。如今,斯人已逝多年,村中他的故居也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陈旧,但村里人都不会忘记这里曾走出过一位“左联”爱国作家刘宗璜。
推荐阅读:
江西上犹县园村
永康厚吴村 春色已过颓墙来
安徽灵山古村落
永嘉屿北古村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