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典园林环境 >> 自然山水园 >> 正文
慈溪河头村
来源:东南商报  作者:张落雁 崔引  日期:2013-3-19

慈溪河头村

    一个村子若有几棵老树,几栋保存完好的明清老宅,再有一两个古迹,那已经能称得上是历史的眷顾了。而河头村仿佛是得天独厚的存在,上百年的古树竟有90多棵,还有三条古道,无数保存完整的老宅,还有古街、老井,历史文化遗迹竟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

    走在村落里,“老”是村子的一个基本气质,这“老”与衰老无关,树老叶新,井老水清,老街只是耆旧而不破败,诸多的老庭院至今还住着人。上了年纪的老人,安静地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时光仿佛就在他们的眼神里停驻……

    古井·久旱不枯

    河头村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村中沿山高地就有人居住,在村东部照山曾发现商周遗址。至秦代,相传秦始皇东巡达蓬山,将临时行宫设在此地,并用自己爱妃的名字命名兰屿。徐福东渡,也在此留下痕迹。汉代村口建大塘,是三北最早的古塘之一。至唐宋,村内已经人口密集;进入明朝,河头古村正式走向兴盛。

    河头古村山环水抱,是一个风水极佳的古村落。村东、村南以青龙山、黄龙山盘结围护,西北面为岙口,村落民居建于山环水抱的缓坡。“河头村传说是明代初年(1368年)信国公汤和奉旨来浙东修筑卫所期间所设计的。”大学生村官丁俊臣告诉记者。

    据说汤和在青龙山的头部凿了两口井,作为青龙的双眼;在岙口又凿了两口井,还在岙口长廊上种上了一排柏树,以抵御北风的入侵;在青龙山下的一个缺口设了一个进出古道的关口,称为镇风岭,在镇风岭的内侧挖了两个池,统称藕池。通过汤和的整合,从此,村子旱年不涸,洪年不涝,台风吹不到,北风吹不进,四季风调雨顺,可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

    环绕村子走一圈,整个村落都秀水环绕,因为水色潋滟,给村子增添了一分灵气、两分清秀和三分润泽。有水,就会有井,河头村里古井遍地,井是水之眼,更是与村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村中的方伦贤大伯很热情地带我们去寻找古井。“你看这口方井,是明代永乐年间开掘的,井水甘甜爽口,而且久旱不枯。”

    还有呢!双眼井、施家井、龙眼井、小天井、大天井等等,“每口井都有来历和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的。”方大伯眼里是掩饰不住的自豪。

    古宅·沧桑传世

    村内保存有大量的古民居建筑,全村70%以上为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有名的古建筑有刺史第、益新门头、思本堂、天一门头、八角门头、兰屿大屋、下新屋、竹荫轩、森森堂大屋、鹤琴大屋、朝北门头等数十幢。列入文保单位和文保点的就达4处。

    我们穿梭在老街和旧宅中,一不小心,似乎就要迷失在这旧时光中。来到刺史第,走进院落中,一位老婆婆正悠然自得地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她神态安详,看到我们,微笑地与我们打招呼。一问之下,婆婆竟已有82岁,却依然耳聪目明,身体健朗。“我一辈子就在这里生活的,从没有离开过这个老宅子。这幢老房子原来保存得可好了,可惜啊,前几年一场大火,烧掉了其中的四间……”婆婆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仿佛陷入了旧日的回忆。

    村内还有兰屿书院、思本书院、方兴学堂、竹荫私塾等方氏族人教育遗迹,其中最著名是兰屿书院。

    兰屿书院在通往大桃花岭的缓坡兰屿上,这里青山为依,碧溪环绕。是清代进士方启焜、乡绅方发雄等人在兰屿竹林中创办的书院。一进五间,环境优美,也是当时文人雅集的场所。因年久失修,房屋大部分已毁,仅存东山墙,青藤绕缠的断壁残垣显得非常古朴沧桑。一阵风吹来,青藤的枝叶随风起舞,好像在咏唱岁月的歌谣。

推荐阅读:

宁海东岙

金华寺平古村

古韵楠溪 流光溢彩

中国传统村落龙南县关西村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李坑,游人如织 很多人不理解,油菜花乃田间常见植物,各地乡村基本都有..
南华禅寺曹溪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龙泉寺 亭台工艺精湛 宗常山位于府谷县境东北部,周围群山环绕,连绵..
南湖 走进“逸飞之家”,这个建立在周庄著名的双桥畔的一个宽敞院子里,..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江苏不出意外有六家私家园林入选..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