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着有可能搬迁的古寺,村民们非常舍不得
一座距今630多年历史的古寺,贵阳最大的寺院之一,如今却成了山头上的孤寺。昨天下午,乌当区东风镇后所村古林寺周围,挖掘机隆隆作业,寺院边上村民的房子已经拆得差不多了。但搬走后的村民们,最舍不得的还是这座古寺,大家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扭转它可能被搬迁的命运。
下午2点,寺院里冷冷清清。周阿姨坐在客堂里煮着茶水,念诵着经文。周阿姨在寺里摆摊,专门出售香烛,至今已经20多年。
古林寺原本香火鼎盛,每年二月十九、三月初三、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宗教节日带旺了这里的香火生意。现在,寺院周围民房大部分都被拆掉,寺院也面临着可能搬迁的命运。
周阿姨说,自从后所村拆迁后,不仅香火冷清了,连平常到寺院里帮忙管理的村民也少了。现在,只剩下四五名居士和方丈在打理着。
20多年的岁月里,周阿姨卖香、烧香,看着古林寺从小变大,大雄宝殿建成开光,寺庙外墙翻新……对于可能面临的搬迁,她不反对也不赞成,“寺院如果搬走了,我又能说什么呢”。
居士印明英介绍,寺院虽然曾经很破败,但在九十年代初期,几十个村民化砖、化瓦、化沙,一砖一瓦把寺院的围墙、破损的大殿重新翻修。知道寺院可能要被拆迁后,大家心里都非常忐忑。
修建大雄宝殿的砖块,比现在使用的空心砖还要大一些,层层叠叠成千上万块都是20多年前村民们化缘得来的。在寺院的一角,四五块功德碑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当时出善款修建寺院的村民名单,其中两块功德碑上刻有印明英的名字。
“这座寺院是这几块碑上数百位善人的寄托,我们真的不希望它被搬走。”印明英说,化砖、瓦、沙时她才40多岁,现在已经60多了,如果寺院搬走,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寺院里大部分建筑的窗户都有木制窗栏,古香古色、结构精美的窗栏都是寺院方丈自己动手做的。方丈40多岁,小时候学过木工,寺院里就他一个出家人,管理寺院已经20多年了,他也参与了曾经寺院的翻修。听闻寺院可能要搬迁,他忧心忡忡,经常奔走,希望早日寻找到新址。
古林寺所在的山头水面环绕、绿树葱笼,土坡顶上,有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从青松中挑檐出来,紧凑精致,但气势依存。
古寺的大雄宝殿被烧三次,修复于光绪二年;观音殿修复于崇祯年间;天王殿复于明朝成化乙酉年;两边走楼为民国时期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修建,现已翻修。寺内有上、中、下三个殿堂,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是贵阳最大的寺院之一。
贵阳市文化局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处周处长说,古林寺是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寺虽然几经重修,但630多年来,古韵犹存。
“大殿的木柱、精美的雕花穹顶、雕花柱础,都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周处长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都对古寺里的文物进行了登记。
如今,寺院的角落里,还堆放着精美的柱础、石椅等文物。
周处长说,寺院搬迁是由于洛湾片区的整体开发,搬迁的计划也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前提是不改变文物原貌,并且费用由开发商来承担。目前搬迁计划已交到省里,还未获得批复,所以古林寺是否搬迁还不能下定论。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开发商必须把文物单位搬迁后的效果图纸交给文物保护部门审批,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处至今没收到相关效果图纸。
“搬迁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哪些是文物,也必须经过专家鉴定。”周处长说,属于文物部分,就必须整体搬迁。也就是按照文物保护法,保护文物现状,现在的一砖一瓦、一檩一桷、一草一木都编上号,然后搬过去,整个重新组装,并尽量保存古韵、古情、民风、民俗。
后所村委会工作人员唐先生说,早在去年七八月份,不少村民就来到村委会反映,希望寺院不要搬走。随后寺院住持道义法师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也尝试帮忙寻找搬迁地址,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适合的地址。
“古寺是否搬迁还不能确定,文物部门非常理解村民对古寺的感情。”周处长说,文化主管部门会做好寺院里文物备案工作,如果要搬迁,也会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来进行。
推荐阅读:
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
浏阳石霜寺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西溪仙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