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毁古迹造新城”折射文化价值的迷失
来源:华龙网  作者:汪昌莲  日期:2013-2-28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城镇化和留住传统不是对立的,是一致的。复建“文物”,是因为此前都拆完了,拆完后又开始做假的了。我20年前就担心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情况出现了。之前,为了GDP把古迹打碎了,现在开始重建,还是为了GDP,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他们的文化政绩。

    不可否认,冯骥才20年前就担心的问题,至今非但未能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反而是变本加厉。在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来换政绩,支持开发商毁旧址建新楼,在畸形的楼市中求“经济繁荣”,而不惜毁掉先贤留下的历史文化瑰宝;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当了婊子还立牌坊”附庸风雅,花费巨资在毁掉的文化遗址上造“古城”、建“名楼”,仿制历史文化。殊不知,无论是毁遗址,还是造文物,均为殊途同归的“人祸”。

    古建筑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集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髄,每一个能够保留下来的文物,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然而,一些地方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多地省市文保单位让位房产开发,让古建筑变身别墅、餐馆、甚至洗脚城,古建筑被经济利益所裹挟;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城市建设和开发,不惜对古建筑和文化遗址进行毁灭性的“维修式拆除”。

    一些地方之所以热衷于毁古迹造新城,源于当今社会物欲观念尘嚣直上,更源于文化价值的迷失。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造成人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减弱;精神的物质化和文化的沙漠化,不但影响历史文化的传播和接受,也反过来影响了历史文化本身。

    如今,一些文物部门将《文物法》活学活用到了极致,省略了“保护”等重要部分,却在“利用”上大做文章。而且,他们在利用上也是“匠心独运”,对文物的教育和传承功能避而不谈,一门心思站在经济利益的角度,利用文物去逐利。所以,对于毁古迹造新城的文化暴力行为,文物部门不能再坐视不管,应依法予以制止和处罚,否则,我们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推荐阅读:

两江相汇北江始 通天塔影镇三江

兰州争取2015年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湖南老司城祖师殿修缮完工并对外开

福州上下杭和烟台山两大历史街区升级省文保

编辑:菩提树
名称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西藏拉加里王宫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阳山潭村:“养在深闺”的古村落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陕西蒲城县的历史人文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类别自然山水园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
 ·为什么德国不会发生强制拆迁..
 ·海南7个村庄入选首批中国传统..
 ·湖南辰溪五保田古村入选首批..
 ·苏州重修古城保护控制性详规..
 ·盘点苏州古城保护的五个阶段..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