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浈江、武江在韶关沙洲尾汇合处,有一座古塔叫通天塔。通天塔始建于1546年,曾为岭南名胜“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经过重建后,形成与韶阳楼、钟楼“塔楼遥望、将相辉映”的景观,与三江六岸美景相互融合。站在北江大桥上,遥望眼前的浈江、武江汇合处,两条江犹如两条玉带,从两个方向延伸而来,最终在沙洲尾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更宽广的玉带往南延伸而去。
塔楼遥望交相辉映
2012年通过重建后,通天塔与韶阳楼之间形成了“塔楼遥望、交相辉映”的迷人风景。
站在北江大桥上,遥望眼前的浈江、武江犹如两条玉带,从两个方向延伸而来,最终在沙洲尾结合在一起,浩浩汤汤往南而去。两江汇合处有一座小岛,当地人称江心岛。岛上的通天塔历经百年依然屹立在中间,守望着两岸百姓。
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振林告诉记者,浈江、武江在韶关城南门外沙洲尾汇合成北江,准确地说这就是北江的起点。古代称北江水为始兴大江,也是由此而来(因韶州古代称为始兴郡)。三江汇合处的第一景点是建于江心岛上的通天塔。通天塔始建于明代,自古被称为“中流砥柱”、“定海神针”,民间又称为镇水宝塔,被当地称为风水宝地。相传古代上游洪水泛滥,韶州古城常遇水灾,唯有江心岛岿然不动,千百年都没有被水淹过,所以民间认为此处有神灵保佑,因此在此建通天塔以镇住水患。
据介绍,通天塔始建于1546年,毁于1854年兵乱,曾为岭南名胜“曲江二十四景”之一。经考古挖掘,古时通天塔遗址仍保留至今,塔基深4.1米处呈现塔基遗址,在塔西南方向出土大量的青砖、瓦片和砖制构件,共有13个种类160多件,这些文物具有很高的建筑考古价值,也为重建提供了大量的建筑依据。
重建的通天塔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程建军教授设计,塔高39米,总投资2920万元。“通天塔”以八角九层楼阁式的方式建造,层层腰檐,灵秀,恰似一支笔耸立,有重振“中流砥柱”的寓意与景观。整体色彩简朴,标志性强,展现出地方建筑的艺术风采。
2012年通过重建后,通天塔与韶阳楼之间形成了“塔楼遥望、将相辉映”的迷人风景。通天塔又耸立在众人面前,从而令这个湮灭达百多年之久的古代岭南美景重现人间。
推荐阅读:
兰州争取2015年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湖南老司城祖师殿修缮完工并对外开
福州上下杭和烟台山两大历史街区升级省文保
名人故居是否具有文物保护价值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