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渠县琅琊镇金马村五组当地一座名叫垮岩的小山丘半山腰,发现了十余处古洞穴,洞穴悬崖上开凿而成,个别洞穴横连相通,宛如秘道。据史考证这些洞穴距今已有二千余年……
山腰惊现千年“蛮子洞”
1月24日,渠县賨人文化研究会熊英、余俊华、王忠、张鉴等几名文物爱好者,来到渠城东南15公里琅琊镇金马村五组,该村有一座名叫垮岩的小山丘。关于这座小山丘,一直有个传说:“山崖上有很多‘蛮子洞’,是古代人住过的,距今有上千年了。”余俊华、张鉴等人走近山丘,在方圆500平方米的悬崖上,发现了十余处古洞穴。最高的距地面有10米左右,矮的距地面也有两三米。古洞穴口密密麻麻布满杂草,有的还长着青苔,洞内阴森潮湿。据了解,一些村民曾将洞穴作为储存红苕的窖。
古洞人工凿琢痕迹可辨
熊英、张鉴等几人从当地村民家里找来一把简易木梯爬进洞穴,终于目睹了距今两千年古洞穴的“真容”。每个“蛮子洞”形态各异,洞口大小各不相同,有的洞口成长方形,有的成正方形,有的成菱形;有的上大下小,有的下大上小;有的洞内深达五六米,十分宽畅,有的却只能容一人半蹲入内;有的洞内还有转角,有的几个“蛮子洞”相连相通,形成了一道秘道。“蛮子洞”洞壁已经风化,但内壁表面人工凿琢痕迹还依稀可辨。
“当时要在10米左右的悬崖壁上凿洞,并且要依山就势,肯定非常费力,但能达到如此水准,可见当年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据余俊华介绍,琅琊惊现千年“密洞”引起了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专家学者的关注。据专家学者们考证,这些古洞可能就是“蛮子洞”(古賨人洞)。
对于琅琊“蛮子洞”,学者们有不同的猜想:千年前古賨人曾在此居住,而“蛮子洞”因地势开阔,居高临下,是防守外族人入侵的哨所。另一种说法是,有一股外来“蛮子”祸害乡邻,当地人不得不躲在蛮子洞里,以求自保。还有种说法是川东人的崖墓地。“有两个蛮子洞是连通的,似穴居洞,也像是战争工事。不像是崖墓。”专家学者查看了琅琊“蛮子洞”照片后认为,琅琊“蛮子洞”是穴居场所,或战争工事,而非崖墓。
余俊华告诉记者,琅琊“蛮子洞”始建具体年代不详,据史考证这些古洞距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学者认为,保存如此完好的琅琊古洞穴,十分难得,意义非常重大,是研究东汉渠江流域古賨人的标本性考古发现。
推荐阅读:
陕西代表建议保护城镇化中的古村落
遗址公园将开建 郑韩故城换新颜
滨州武定府署汉王府布展工程竣工
河南两会把朱仙镇复兴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