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保护项目陆续启动故宫、景山是否形成隔断现代建筑去还是留专家详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继续推进中轴线、大运河申遗工作。记者从市政协会议上了解到,中轴线申遗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保护项目陆续启动。
故宫、景山坐落在中间影响中轴线整体性吗?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这些现代建筑怎么办?
参与中轴线申遗项目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张妙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都不会影响申遗。
疑问1
故宫、景山形成隔断了吗?
中轴线并不是一条南北向贯穿北京的道路。南段从天安[简介最新动态]门到永定门,可供车辆通行的距离仅为2公里。北段从景山后街到鼓楼脚下,也不过1.2公里。中间则被天安门、故宫、景山所阻挡。
中轴线“断断续续”,似乎不是一个整体,如此申遗,把握有几成?
释疑
中轴线+北京城
形成一个“中”字
张妙弟表示,中轴线是在明清北京城规划建设时诞生的,在理论上称为发生的同源性。
虽然从现在的地图上看,南北中轴线不能相互连通,但北京城的规划是从中轴线向东西延展的。因此,中轴线是北京城建[简介最新动态]设的起始线和基准线。
而且,中轴线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存在文化内涵的共同性。
古代建都有“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的说法。其中的“国”是指国都,而“中”既代表中心,也代表中轴。
张妙弟认为,中轴线是由紫禁城向南北延伸形成的,与四方的北京城相结合,正好形成了汉字“中”的形象。
一条中轴线串起皇权建筑
中轴线在功能上也具有整体性。
在都城规划中,古人认为应该“象天设都”,即应该以天象为参考建立都城。张妙弟告诉记者,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天上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围绕其左右。落地于都城,则体现在所有的规划建设都以宫城为核心。而中轴线则把城中最重要的建筑串起来,连向宫城。
张妙弟认为,作为首都,第一功能是政治功能,在地图上不难发现,祭天的天坛、祭祖的太庙、供奉社稷的社稷坛和报时的钟鼓楼等几乎所有体现封建皇权统治的建筑都通过南北中轴线与宫城相连。因此可以认定中轴线是一个整体。
张妙弟认为,中轴线不断完善丰富,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完整体系,是理解、体验北京市历史文化的纲领,不能分散对待,而这也是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申遗的原因。
新闻内存
中轴线从故宫开始,南至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是北京老城区的中心分割线,将二环路以内的城区一分为二。中轴线从南至北,串起了天坛、前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或景点。
疑问2
现代建筑是申遗的障碍吗?
一提到申遗,人们往往想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艺术和典籍,似乎不应有现代事物的参与。
释疑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起申遗
张妙弟认为,申遗也应该符合历史前进的脚步。辛亥革命后,中轴线连接的建筑的功能发生了根本转变。
“统治核心皇宫变成了博物馆,祭祖的太庙成为了劳动人民文化宫,祭天的天坛也成为了公园。”张妙弟认为,这是顺应历史进步的变化,是必须加以肯定的。
而对于天安门广场会成为申遗障碍的说法,张妙弟认为其并不成立。过去天安门广场的核心是皇帝祭天时走的御路,而从封建时代到人民当家做主,随着功能的变化,其形态发生变化是必然的。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天安门便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而明清时代,全国的政治中心在皇宫,天安门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张妙弟赞成将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等建筑一同纳入中轴线的申遗项目中,“不能只说明清北京城,这会忽视历史的进步。”
推荐阅读:
济南万历年间三宝寺面临拆除?
闽侯加快小城镇建设 南屿水西林古民居启动修复
聚焦历史文化名城“拆旧建新”怪现象
婺城:该如何保护你 我们的古建筑?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