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那些穿越了历史风霜的老街老巷就是城市活的记忆。在太原,馒头巷、棉花巷、铁匠巷……一条条老街巷述说着市井生活的活色生香,成为太原人记忆中最馨香的一瓣。
然而,老街巷又近乎是脏乱差的代表,生活的种种不便使许多老住户选择了逃离。
而今,在太原市迎泽区柳巷、庙前片区,通过去年以来开展的综合整治行动,老街老巷面貌发生了显著改观——路面平整了、上下水接通了、乱搭乱建拆了、街容街景靓了……一幅宜居宜业的新图景已徐徐打开。
城市记忆需要深度关怀——留住了记忆,就留住了美好
关帝庙,又称“武庙”,与文庙相对称。“东文西武”为中国古代城池的典型格局,太原亦是如此。
明清之际的太原城仅关帝庙就有20座以上,其中以位于庙前街的关帝庙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又被称为大关帝庙。
在大关帝庙西侧的西庙街、几十年间形成的棚户区居民达20余户。生活在这些老旧院落的人们生活空间狭窄,水气暖就更不敢奢望。一到冬天,家家取暖做饭都是明火,频刮的西北风使文管所工作人员提心吊胆。
在这次改造中,棚户区拆除了,居民们整体动迁,腾出的1000余平方米空地被改造成了街头小游园。灰墙碧瓦的古建筑露出了真容,与车水马龙的城市繁华共息共存。文管所所长李计生说:“这次改造彻底消除了大关帝庙的安全隐患,改善了文物周边环境。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带能腾出一片绿地实属不易。”
庙前片区为古唐明镇所在地,宋明清时期形成的古老街巷纵横其中。其中,傅家巷因傅山曾祖在此建宅立院、傅山曾居于此而得名。仅仅百余米长的这条小巷改造之前,占道经营、“伸舌头”经营现象十分普遍。而今,不规范经营被取缔,人行便道宽敞整洁,新设立的18块傅山书法石雕传递出浓浓的文化韵味。
在太原市著名文化学者王继祖看来:“太原老街巷几乎处处有故事,满城皆可写。留住城市的记忆,就留住了美好。”把街巷名称由来刻在文化石上、在楼院围墙嵌入窗花等传统元素、店铺门头招牌用上了LED发光字……一处处彰显细节之美的街景,打造出传统与时代融合的城市空间。
据统计,以关帝庙为核心的庙前片区改造共投资4000余万元,改造道路12条,清运垃圾63吨,粉刷整饰立面近12平方米,重新划定了停车位,周边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大为改善。
太原市委常委、迎泽区委书记邹天敬感慨地说:“比起修一条大马路,盖一幢高楼,老街巷整治在留住城市记忆的同时,能够带给百姓更多的幸福感受。”
城市由人而生为人而生——关怀人的烦忧,满足人的需求
钟楼街,太原著名商业街之一。时近岁末,人气渐旺,商家促销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细心的人们发现,钟楼街两边的几条小巷子大变样了。
史料记载,钟楼街两边的小巷各具特色:泰山庙集中了小饭店和小吃摊,开化寺主营小百货,帽儿街金店云集,靴巷以经营文具、印章、字画装裱、鞋业等为主……
从钟楼街拐进靴巷,闹市的繁华就一下子被甩到了身后。别小看这条300余米长的小巷,兴盛时有数十家商铺,其中祁县渠仁甫先生于1915年创办的书店兼寓所——书业诚址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深冬的一天走进这里,历史的表情似乎在此凝固。正房的门头上挂着“晋瑞斋”匾额,斋主韩晋瑞因与渠家后人熟识,租了几间房,从事装裱修复字画已有好多年了。他说:“过去,路面坑凹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现在,路面平整了,每天都有人打扫保洁,大不一样了。”令他感激的是,为防雨水倒灌,柳巷街办这次免费把院子里的地面也重铺了。
据统计,柳巷片区综合整治共拆除违章建筑45处,清理建筑垃圾3200立方米,新建改建门头牌匾430块,总投资约1200余万元,基本保留了旧城区原有的灰色基调,18条小街小巷面貌一新。
长子县的崔小玲来太原当保洁员已有十来年了。对于柳巷片区改造前后的变化感触最深:“就说二市场和酱园巷,一到夏天,垃圾池臭气熏天,冬天小饭馆里倒出来的污物堵住下水道,结住的冰得浇上热水才能清理干净。现在,每家商户都配上了垃圾桶。”
城市由人而生,为人而生。关怀人的烦忧,满足人的需求,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常常抱怨通顺巷“不通顺”的居民们而今心也顺了。通过整治,通顺巷200平方米违章建筑被拆除,38处门头牌匾统一更新,各家门店原先破烂不堪的台阶统一整修……迎泽区委常委、柳巷街办党工委书记刘锦春表示:“柳巷作为老城区的核心部分,有各类街巷60余条,大部分保留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让老街巷焕发出光彩,这仅仅是个开始。”
宜居宜业相得益彰——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
太原柳巷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日人流量多达20余万人次。相关资料显示,柳巷、钟楼街、桥头街商业区作为闻名全国的老商业区,自宋朝开始就是繁华闹市。
西安人史师傅几年前来到钟楼街北侧的二市场租了一间20来平方米的门店,开了一间削面馆。红布条上印几个字就当招牌,用水要去几百米外的水站去拉,整条街取暖用的是小煤炉,炒菜的烟筒全冲着街面。这条汇集了南北特色的小吃街,由于环境脏乱差,令不少食客们望而止步,史师傅有些灰心了。
参与了综合整治全过程的柳巷街办执法中队副队长李晋斌介绍说:“这些老房子不通上下水,不少老住户搬走了,多是外地租住户。这次政府出钱,免费更换门头牌匾,房顶做了防水,加固了墙体,电线接入地下,立面粉刷一新。环境好了,逛街来吃饭的人明显多了。”史师傅的面馆收入比以前增长了30%,他还用PVC把内墙包得亮亮堂堂,干劲更足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环绕文瀛公园的海子边东西街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深得潮男潮女们的青睐。然而,随着新商圈、新业态的崛起,海子边竞争力大大减弱。杂乱破旧不说,因下水不畅,一遇强降雨天气,瞬间积水就会深达50厘米,商户居民苦不堪言。经过一番整治,道路平整,门头牌匾规范统一,许多商户重拾信心,准备大干一场。
食品街亮相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火爆一时,而今早已有名无实。去年8月份以来,总投资1.1亿元的食品街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如今已近尾声。
大理石地面平平展展,仿古建筑雕梁画栋……比外表光鲜更重要的是,这次改造新增了燃气管线,更换了大口径供暖和污水管网,电缆入地,宽带入户,再加上1万余平方米的停车场,食品街综合服务功能趋于完善。与此同时,招商工作紧锣密鼓,老字号、洋快餐、非遗制作工艺展示……一条充满魅力的食品街即将撩开面纱。“柳巷、庙前片区通过开展综合整治,不仅使百姓受益、商户得益,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迎泽区区长刘文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一座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定是宜居宜业相得益彰的城市,迎泽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创新实践证实了这一点。让更多人享受城市生活的美好,一切才仅仅是个开始。
推荐阅读: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为什么要申遗
没有文化的城市开发就是糟蹋
四川巴中市通江发现古白石县遗址
中国传统古建胥口集结打造园林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