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后的金中钟楼](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301/2013115171933869.jpg)
修缮后的金中钟楼
汇文书院钟楼是金陵中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南京教育的符号。它始建于1888年,是基督教在南京建造的学校建筑中最老的建筑,当时被称为南京第一幢“洋楼”。记者昨天获悉,钟楼修缮工程已结束,昨天通过文物保护等部门验收。下学期,钟楼将作为学校行政办公楼使用。
百年钟楼依旧散发民国味
记者昨天来到金陵中学,看到眼前的钟楼依旧散发着浓浓民国风味。学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这座钟楼是当时南京最早的多层高楼,“三层楼”就成了钟楼代名词。
钟楼建筑面积约为900平方米,无论平面还是立面都体现了对称美、简洁美,呈现出庄严肃穆之效果,展现出16世纪后半叶北美府邸建筑风格。2006年5月,钟楼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代久远,钟楼结构整体性一度出现问题,木构件老化、腐烂,外立面墙砖风化。
寻找老“美松”做防腐处理
本着保护文物的原则,金陵中学决定对钟楼进行彻底修缮。专家们本着“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从选材到施工均尽量参考原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例如:钟楼的原木结构材质为“美松”,工程人员在采购时选择老的“美松”木材并进行专门的防腐处理;钟楼的屋面烟囱出现了严重开裂倾斜,必须进行拆除,对于缺少的砌体材料,工程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寻找到其它项目拆除的同年代的青砖,并按原样重砌。
既做办公楼,也陈列校史
据了解,钟楼修缮后将用作学校办公楼,同时陈列校史。未来,大钟还会再启用,学校重大活动或者特殊需要的时候都会敲响它。
百年钟楼故事多 钟楼曾上演真实版“十三钗”
许多人不知道,钟楼地下还有一层。“这个地下室,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作为藏匿和保护妇女免遭日寇蹂躏的处所。”1938年初,金中划为难民区,住满了难民。钟楼的地下室藏了很多人。有一天,日寇进校搜查,要把无人认领的难民统统抓走。工友严师傅先认一难民男青年为儿子,另一位王师傅又认一难民姑娘为女儿,使他们幸免于难。被救的两人,后来结为夫妇,1960年还来金中寻找恩人。
蔡元培等大师在此温暖聚会
作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高级会议室,蔡元培、徐悲鸿、魏学仁等前辈定期在钟楼聚会。当时南京几乎所有建筑内都没有取暖设备,在这套房间里装有一套美国制造的用电取暖的暖风系统,他们管这叫做“温暖聚会”。
推荐阅读:
居民呼吁保留福州台江三捷河两岸历史建筑
南昌明代淮王府遗址发掘出土大量文物
珠江斗门百年老祠藏在“深闺”无人识
南京600多岁“瓮堂”澡堂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