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百年临沣寨有个美丽"旅游梦"
来源:平顶山晚报  作者:王民峰 谢睿  日期:2013-1-7

朱家大院中的小院

朱家大院中的小院

    寨子的前世今生

    村里的老人讲,村里起初住着张姓人家。明万历年间(1573年始),山西洪洞县一支朱姓人家移民至此,靠给张姓人家种田为生。他们跟着张姓人家学会了编织芦苇席,并贩卖到汝河南岸的各地,凭借聪明和勤奋,这一生意给朱氏家族带来了滚滚财源。经过长期发展,朱氏家族逐步成为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寨中大户,张姓人家反主为佃,靠给朱家种田为生,村名“张家埂”也由此改为“朱家洼”。

    清道光和咸丰年间,朱氏家族达到鼎盛时期。朱紫贵、朱紫云、朱紫峰三兄弟亦官亦商,积累的财富惊人。老三朱紫峰官至盐运司知事,老大朱紫贵为议叙修职郎,老二朱紫云做到了州同。

    临沣寨始建于明末,最初的寨墙为土墙。清同治元年,朱氏三兄弟发达后,用红石重修了寨墙。“红砂岩坚固而且比砖防水效果更好,成为古人筑宅修墙的首选。”尹亮亮说,这种独特的石头,其实就是红砂岩,产自离这里8公里的紫云山。

    绕着寨墙外有两道护城河,内护城河周长1500米,外护城河周长4500米,内外护城河中间有水道相通,当地村民称为“双护城河”。尹亮亮说,他是姚庄乡解庄村的,离这里很近。早些年,寨子周围的芦苇随风摇曳,一片清香一片绿,水鸟云集,美极了。1998年,村民砍掉芦苇,开始种植烟叶,因效益不好,后又退耕还林种上了杨树。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郏县境内的地主武装普遍建立联庄社。为自我保护,临沣寨独自组建了联庄社。尹亮亮说,当时村里有250条枪,相当于两个连的武装力量。村里还有自己的军工厂——“枪炮局”,以及酒馆院、磨坊院、油坊院,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据《郏县志》记载,1945年6月3日,日军攻打“临沣”,村民曾利用寨墙英勇抵抗。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开始拆除古寨墙,郏县也拆除了100多处,唯有临沣寨幸存了下来。这是因为临沣寨在两河交界处,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1957年郏县发生水灾,洪水围困寨墙数米高而寨内安然无恙。出于防汛需要,县里决定不再拆除临沣寨。临沣寨古寨因此成为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村级古寨墙。

    2000年夏,临沣寨村民再次靠着寨墙躲过了一场洪水,郏县和堂街镇政府也从这时发现了临沣寨的文物、历史价值,当年9月,当地决定取“临沣”寨门之名,将村名改成临沣寨。

    尹亮亮说,临沣寨原有人口2000多人,随着居民搬迁,目前尚有135户、共600多人。

    风云朱氏三兄弟

    徜徉在村寨内一座又一座苍劲古老的庭院,像走进历史的深处,油然而生一腔访古之幽叹。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无不透出当年的繁华和显赫。这背后,暗藏着朱氏兄弟创业暴富的传奇故事。

    朱紫峰当上了二品盐运司知事,朱紫贵、朱紫云成为了大盐商,三兄弟合力垄断了河南的食盐专卖权。一时间,朱府门庭若市,运盐、进盐的船只排起了长队。

    即使从村里口口相传的故事里,也难以想象朱家到底积累了多少财富。

    84岁的朱广生是朱紫贵后人,从小听爷爷讲故事长大。“从喝完汤(晚饭后)开始抬,一直抬到鸡子叫。”朱广生说,当时朱氏三兄弟分家时都是用抬筐来分元宝的,“方圆走八里地,走不出自家地头”。到了他爷爷那一辈儿,朱氏家族开始没落。即便如此,他曾祖父去世时,待客就办了100多桌,并且每户人家只能来一人。

    事业的巅峰除了给朱家带来财富,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于是,朱氏兄弟耗巨资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给村子修筑了高大的寨墙,在寨内修筑了错综复杂的道路,寨河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水道,直达长江。

    尹亮亮说,临沣寨内现存明代建筑一栋3间,清代建筑100余栋400余间,这些明清民居均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或楼房,其中不少因年代久远亟需修缮,保存较好的是清代朱氏三兄弟家的宅院。朱家大院都是一进三、一进四、一进五的四合院,沿中轴线对称,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群。

    朱紫峰的宅院,号称“汝河南岸第一府”,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分东西两院,呈“一进五”布局,大院套小院,院院相连,从前街通到后街,古朴、厚重而又和谐。门楼高大,砖雕、木雕、石雕精美。门前隔几步就有一个拴马石,从拴马石上的“沟壑”仍可想象当年朱家的显赫和繁荣。

    如今,这些宅院大部分院落和房间已空置无人,只有少许朱氏后人居住。

    古寨美丽“旅游梦”

    位于南街最南端路西的宅院,始建于清晚期,土木结构,属临沣寨38个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之一,60岁的赵火利就住在这祖传的房子里。他的家里保存着一口祖传的缸,缸已出现裂缝,用铁丝箍着,里面放着杂物,上面的花纹别致。尹亮亮推测,这个缸是钧瓷,用来养鱼的,说明赵家当年家境殷实。赵火利说,他们老家是附近村的,爷爷来到这里给朱家种地,靠着勤劳,成为“新发户”。

    临沣寨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堂街镇政府抽调12名机关人员充实临沣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领导小组,并在临沣寨设立了办公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复,并通过广播、标语、版面、横幅等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尹亮亮说,临沣寨的独特风貌很受外界青睐,前来观光考察的人逐年增多,还吸引了央视的摄制组和一些影视剧组在此拍摄。2009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在此拍摄。2012年9月5日,《走遍中国》栏目组再次来到这里进行了15天的拍摄,为《百家名镇》系列片做准备。此外,《摊牌》、《做局》等多部影视剧也在此取景。

    村里的路面现已铺上红石块,新修建的公厕及垃圾中转站主体部分也已完工。尹亮亮说,再过一段时间,给水、排水、道路、垃圾收集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将全部建成投用。接下来,还将修复寨墙、宅院等古建筑,整治周边环境。目前,东寨门城楼已修好,寨墙上的垛口正按原貌恢复当中。

    因为资金有限和其他问题,临沣寨创建知名旅游景区的路还有很长。

    “用旅游来养文物。”谈起未来村子的旅游梦,尹亮亮这样畅想:等村民全部搬迁到新型农村社区后,把朱氏三兄弟的核心宅院做成博物馆布展供游客参观。另外挑选150个完整的古宅院发展“管家式”古宅院家庭宾馆,出租给游客,挑选150名村民培训成“管家”兼导游,“到那个时候,寨外河水潺潺,芦苇随风摇曳,寨内古街、古宅,居民穿古装表演节目,游客一来,就仿佛穿越历史”。

推荐阅读:

平顶山郏县渣园村

山西阳曲三畛村

湖南板梁古村

巢湖洪家疃古刹钟声穿越千年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西方城市如何保护自己的老建..
 ·贵州十大民族特色古建筑评出..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