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官渡古镇“复活”非遗
来源:民族时报  作者:李晓佳  日期:2012-9-29

官渡古镇一角

官渡古镇一角

    随着滇池水渐渐退去,记忆中富足数千年的官渡也逐渐没落……

    曾几何时,昆明人买年货在官渡,买稀奇玩意和奢侈品也在官渡,花灯小戏、滇剧、官渡粑粑……关于官渡的记忆太多太多。

    但,有些记忆由于传承的断裂,给古镇带来了许多伤痕——一场“复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斗正在打响。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战斗。

    感官古镇

    2001年,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的官渡古镇一期拔地而起,在建筑上,它重现了古镇当年的繁盛,然而,官渡的旅游业却没有因为古镇的建起而大红大紫。

    “小云南”曾留给世人几多岁月的痕迹,几多风俗民情,顺着昆明官渡古镇的逻辑,能够翻出可以参照的“同类项”——上海城隍庙、成都锦里、宽窄巷子、丽江大研古镇、束河古镇、腾冲和顺古镇、楚雄彝人古镇……如今,上述小镇在各自城市中的分量越显“吃重”: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束河古镇已然成为“中国情人节的现场”;和顺古镇则有“绝胜小苏杭”的美誉;彝人古镇更晋级为中国传统民居“活地图”……

    官渡古镇,如何能在这么多古镇中杀出重围?

    这个问题,也是官渡人苦苦思索的。“到官渡玩什么?”看妙湛寺、游土主庙会、吃官渡酸浆米线,毫无疑问,玩的是地道官渡文化,而土生土长的官渡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老祖宗留给官渡的“灵魂”。

    熟稔官渡的人们曾经这样说:“真正的古镇应该具有活的灵魂,随着城市的变迁和演化,许多老街道、老院子、老房子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么昆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的历史遗存、年轮、印记、轨道又在哪里呢?”

    其实,在沧桑岁月中,完整存留的官渡古镇正是老昆明的历史基因,是镶嵌在现代都市中老昆明的根。只有建筑风格像古镇,那不是真正的古镇。事实上,全国各地如官渡一样的古镇建筑群太多太多,然而官渡是唯一的。

    官渡的过去,就是昆明的童年。人们习惯了在昆明南屏街上买最新款的时装;习惯了在昆都体味夜生活的激情;习惯了去文林街的欧式酒吧小酌,但是最终,昆明的根还在吸引着世人回归。

    4月28日始,官渡古镇开始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古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手工艺保护展示会。昆明官渡将以“非遗”为切入点,大打民间工艺文化旅游牌,这不仅是古镇对于“非遗”保护的一次巡礼,同时也是为官渡古镇申报国家4A级景区做准备。

    “复活”非遗

    作为官渡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王刚从1988年就开始在保护、传承官渡本土文化这个领域奔走,他也是这次古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手工艺保护展示会的总策划人。

    但,有些记忆由于传承的断裂,给古镇带来了许多伤痕——一场“复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斗正在打响。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战斗。

    毫无疑问,官渡有着民间文化的沃土,浓重的老昆明标准音、热闹的集市文化、经久不衰的花灯小调、精美的刺绣和剪纸,就连一碗最寻常的米线,只要冠以“官渡”二字,就能显出“地道昆明”的身价不凡。这一切,就是官渡的“灵魂”,唯有让这“灵魂不灭”,官渡才能真正成为让人魂牵梦萦“古滇”。

    王刚认为,在“复活古镇灵魂”的这条路途上,政府责无旁贷。昆明市官渡区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绘画、“云子”围棋、乌铜走银、民间剪纸、刺绣、花灯、滇剧、龙狮彩扎,以及跑马节、土主庙会等享誉云南内外。2005年至2009年,官渡区共公布6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2项国家名录、12项省级名录。2000年还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08年再次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绘画)”称号。

    2009年8月份,官渡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将非遗保护正式纳入政府年度规划和预算,这一举动,在昆明市,乃至全省,都首开先河。

    然而,仅仅只是政府“单方行动”,始终令人感到势单力孤。

    民间艺术袒露着本来面目,是最真实的、最宝贵的,王刚以近乎前卫的眼界阐释:“真正的民间艺术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全社会的财富,是一种不需要舞台包装的艺术。我们不希望看到用商业的运作方式来完成对‘非遗’的开发,这只会使它陷入一种开发、破坏、保护、再开发的恶性循环。”

    “仅仅只依靠政府一家的力量,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多方面都不能尽善尽美,合理的引导企业介入完全可以为‘非遗’带来新的视野。”

    据介绍,如今,官渡人正在探索着这条不寻常的“非遗”保护之路。本次展示会就由政府与企业联手举办,以往仅由政府文产办“操持”的事,但此次柯润企业也参与了进来。

    官渡依靠“非遗”带来了人气;企业因为“非遗”得到了宣传;而老百姓则乐乐呵呵的在五一享受了一把“民间文化大餐”,“三赢”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诸“君”之战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非遗”保护之上,官渡决心要把更多力量汇聚起来,让政府的“单打独斗”变成全社会共同的战役。

    昆明官渡区宣传部长顾云顺在展示会启动仪式上曾说,展示会的重点是生动形象地把古滇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梳理、展示出来,面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增强保护传承意识,营造热爱“非遗”、关注“非遗”的良好氛围。

    事实上,普通百姓对于官渡民间文化的热情从未枯竭过。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是民间传说中“土主神”的生日,解放前,“土主”庙会作为昆明最有人气的民俗活动之一,就已经在滇中赫赫有名。2000年开始,官渡人自发地恢复了这一旧制,并让它再次热闹了整个昆明。

    如果说民间的庙会只是这场“战役”的序曲,那么大企业的介入则象征着“非遗保护战”的全面打响。

    “未来官渡的‘非遗’保护中,将出现更多企业的身影。”王刚介绍,正在开发的官渡古镇二期项目,把“非遗”保护融入了古镇生活的点滴之中。

    “二期工程不仅再现自唐以来历代众多的古建筑群和大量典型民居、沿街商铺、作坊和古桥古道,将专门建设6000多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

    未来的官渡,不仅能够传袭古镇千年古韵,更将为后来者奉上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推荐阅读:

武当山玉虚宫的前世今生

无锡南禅寺·清名桥名街

鹤山凌村兄弟义士坊的往事

安徽运漕古镇的袁公馆

编辑:菩提树
夕佳山民居古老的建筑 精美的落地花罩,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的一绝 在..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
 ·寻找撬动发展的支点 大同历史..
 ·“东方之门”被讽“秋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