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无锡南禅寺·清名桥名街
来源:无锡日报  日期:2012-9-27

无锡南禅寺·清名桥名街

    2007年12月,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历经十六年六轮规划论证后,以“整体保护、有机更新”为理念的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式启动;2010年6月,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全国200多个历史文化街区中脱颖而出,高票获选第二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2012年7月,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通过南禅寺·清名桥街区“中国著名商业街”评审,浸润三千年运河历史文化的这一古老街区,自此双街辉映,更显辉煌。

    历史与文化

    南禅寺·清名桥街区位于无锡市中心南长区,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古运河连成一体。其中南禅寺街区呈块状结构,清名桥街区呈线型结构,为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一条秤杆秤砣状的商业街区。整个街区占地总面积63公顷,以古运河为中轴、清名桥、南禅寺为中心。街区拥有各类商家5000多户,年营业额逾50亿元。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转型升级、深化发展的指示下,街区共投入资金60多亿元进行保护、修复和整体升级改造,探索“商、旅、文”联动发展之路,使之成为无锡市传统文化的展示窗口、江南风情的游览胜地、市民和中外游客的购物宝地。清名桥街区在2010年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千百年来,南禅寺·清名桥街区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其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中国吴文化的发源地。泰伯奔吴不仅留下了礼让贤者的美德,而且还给尚处蛮荒之地的吴地传播了中原文明,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狩猎、种植和其它技术,开创了吴地文明的先河。

    第二,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街区在元代已成为朝廷储藏、转运漕粮的基地,在明万历年间形成了丝市和米市,之后又形成了窑业、修造船业、冶铸业,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形成了纺织、缫丝、面粉加工等新型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河。

    第三,古运河畔江南人家原生态风貌地。南禅寺·清名桥街区有着十分宝贵的人文资源。街区绝大部分历史建筑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街区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有着浓重的运河江南人家特点。

    第四,中国大运河“申遗”示范地。早在10年前,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在对2500公里古运河进行全线考察后,就对清名桥街区给予了高度评价。南禅寺·清名桥街区内的古运河以其开凿最早、在全国惟一穿城而过、最具原生态风貌和文物古迹最为密集而广受好评,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标本性节点之一。

    传承与创新

    南禅寺·清名桥街区依河而建,因水而市,街区在宋代以驿道驿馆成雏形,至明清而兴旺。街区内古河古桥、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窑古庙等交相错落、互相辉映、蔚为大观。无锡古运河源流三千年,见证孕育了中国的农业文明和工商文明,繁衍造福两岸百姓,街区的活力正是源于街区产业的繁荣。

    根据“整体创造、有机更新”保护复兴原则,街区按历史建筑原有风貌和传统样式修缮或复建南长街两侧等建筑房屋近300间,民居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加快提标街区基础设施,建成了多条道路和多个停车场;加快美化街区生态环境,累计将16家工业企业迁离了运河两岸,杜绝了生产性污水的排放;对2610米河道实施清淤,对3290米河道进行驳岸整治,恢复原有驳岸风貌。此外,还将地源热泵技术运用到整个历史街区的保护性修复中,既节能环保,又避免了悬挂空调外机而更好地保持了街区的风貌。南禅寺街区是无锡传统的文化商业区,经过多年的商业运作初步形成了“三纵一横”特色街及独特的民俗特色旅游商圈,迎来新的华丽转身。街区包括南禅寺商城南、北两片、阳春巷、紫金广场、南禅寺地下商场等区块,引进了日航酒店、穆桂英美食、淘宝楼等一大批品牌商家,形成了以古寺禅韵为底蕴的佛教文化,以古运河为背景的旅游文化,以“穆桂英美食”为依托的地方美食文化,以古玩字画为主题的收藏文化,以茶室、酒吧等组成的休闲消遣文化,将南禅寺景区打造成“老无锡”缩影和江南传统文化的窗口。

    清名桥街区在传承千年运河文明、百年工商繁华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着重做好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接轨,在保留老字号、老店家和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旅游休闲的需求和商业消费的特点,进行资源整合和业态调整,在全长一千多米的古街上打造了锦泰餐饮区、永泰文化区和清名民宿区三个特色功能区。

推荐阅读:

鹤山凌村兄弟义士坊的往事

安徽运漕古镇的袁公馆

珠海斗门老街

东莞千年古村 中堂镇潢涌村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凤凰古城 世人对于凤凰最初的印象,是缘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
 ·寻找撬动发展的支点 大同历史..
 ·“东方之门”被讽“秋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