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漕古镇上多是明清时期的普通古建筑,但有一处是个例外,就是位于运漕镇西侧、运漕中学附近的袁公馆,它不仅是镇上唯一的一座三进、拥有前后花园的深宅大院,还因为它的“洋气”派头,还因为它和李鸿章的不解之缘。
西洋建筑中暗藏玄机
“到了运漕,一定要看袁公馆,因为它既是代表又是特例。”运漕镇宣传办工作人员张德林带着我们,七拐八弯,最后由一个小巷子出来,到达了一个外表破旧的建筑跟前。
眼前的这个二层楼房整体色调灰蒙蒙的,墙面的粉刷大部分已经脱落,门窗破败不堪,大门左边的房屋已经完全损毁,被别的建筑取代。抬头往上看,二楼的木质栏杆早已腐朽,看上去随时都有掉落下来的可能,走廊上的顶棚只剩下零零散散的一些木条子。在楼房周边,还有胡乱一气的电线、电表之类。别说公馆了,就连最基本的能住人的房屋都算不上,这样的建筑能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德林告诉我们,现在的袁公馆的确有点潦倒,但它却是运漕镇上唯一的一座三进式深宅大院,除了30多间房舍,还开辟有前后花园。“袁公馆前门位于古镇西街,后门直接抵到秦家塘,面积很大。”
在张德林的指点下,我们发现袁公馆主体建筑为徽派式样,但主楼的拱门、廊柱以及窗楣等细节处,则是带着明显西洋气息的浮雕。“除了运漕本地少见的西洋风格外,袁公馆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张德林说完,指向主楼地基以上的一段灰砖问道:“你们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
因为紧邻裕溪河,我们想当然认为这些灰色砖块是抬高地基,具有防潮功能。张德林解释说,这些灰砖是房屋地基下面的一圈矮墙,其中有几块砖留有透气孔,里面可以存放货物,必要时候,人也可以躲进去。听了张德林的解释,我们再仔细看这些砖,发现灰砖比平常的砖大很多,从地面往上共有四层,整个高度应该在一米上下,但因为颜色和墙体接近,如果不是砖上的透气孔,一般人不会注意到的。挨近透气孔,借着室外的微弱光线,我们隐隐约约看到内部空间不小。
张德林说,袁公馆的这个“地下掩体”是运漕人的保护所。原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恶不作的日寇到处烧杀抢掠,而一旦碰到日军进入古镇,一些妇女、儿童和青。
年就会躲进这个地方躲避,“据老人们回忆,这里先后藏过数百人。”
袁公馆过去曾是运漕人的保护所,现在它也是运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那么,这个名门大宅的主人是谁呢?他出于什么目的要建造这样带“机关”的房子呢?张德林说,袁公馆的主人也是名人——晚清江西提督军门袁世坦,他修建这样的房子跟家族一段经历有关。
他是李鸿章救命恩人
袁公馆主人袁世坦是江西提督军门,但此君能坐到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的这个职位,还需要感谢他的叔叔袁百顺,因为袁百顺是清廷第一重臣李鸿章的救命恩人。
《袁氏家谱·百顺公传》记载:“咸丰年间,粤寇(太平天国)之乱蔓延数省……乡相国李文忠公治兵东关失利,匿公家屋。贼至,公诡诌之,贼遂去……”这段记录,再现了李鸿章治兵之初颇为尴尬的一段往事。
从1853年开始,安徽已成太平军的主战场,李鸿章领着从家乡合肥带出来的近千名团练与太平军在运漕、东关、巢湖、含山一带打过大小几十场战斗。其中最后一次交手,李鸿章在运漕遭遇了数倍于己的太平军李秀成部,被太平军打散的李鸿章慌不择路,狼狈逃跑,最终跑到运漕商人袁百顺的家中。
眼看太平军就要追上来,袁百顺立即将李鸿章藏入自己家中的地下室,并机智地用言语把追兵支走,最终救了李鸿章的性命。太平军离去后,捡回性命的李鸿章对袁百顺千恩万谢。其后多年,已官至一品的李鸿章由汉口护送母亲灵枢回家乡安葬,在经裕溪口入运漕河而途经运漕镇时,还特意上岸至袁家拜访,再度感谢了当初的救命之恩。
“袁、李二人的过命交情让袁家成为运漕名门。”对运漕古镇颇有研究的含山县工商联主席邹晓流说,袁百顺的后辈也同样得到了李氏的荫庇,袁百顺侄子袁世坦投身淮军,一路高升,后来坐到了江西提督军门。袁世坦能一路坦途步步高升,与李鸿章对他的提携,以及李鸿章属下对他的关照不无关系。
邹晓流告诉我们,除了正史和袁氏家谱中的记载,在运漕民间,还有许多李鸿章和袁家的故事。比如有传言说:袁百顺原籍肥东撮镇,李鸿章老家在肥东磨店,撮镇与磨店在地域上相去不远,二人原是老乡。
又有这样的传说:太平军追兵走后,袁百顺用运漕镇洪仪泰糟坊酿制的“大麦烧”为李鸿章压惊,李鸿章大难不死,面对恩人冒死相救和一片盛情,不知是劫后余生,还是酒香诱人,连喝了3大碗,并一连声称赞“好酒!好酒!”后来送母亲灵柩回家路过袁家,还特意要了几坛“大麦烧”带着。
说还有一次,袁百顺宴请李鸿章,席间李鸿章问运漕习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何意思,袁百顺解释说运漕这里有早上喝茶(用肚皮包水)、晚上泡澡(用水包皮)的习惯,言毕,满席皆笑。酒酣之际,李鸿章顺口念道:“杯酒藉浇胸磊块,枕戈试放胆轮菌。愁弹短铗成何事,力挽狂澜定有人。”袁百顺心道:李公将来定是个人物。
这些传言,虽不十分可信,但却分外传神。
我们知道,一个城镇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是通过一些标志性建筑来体现的,而袁公馆之于运漕就具备这层意思。袁公馆,既是袁家财富积累的象征和家族显赫的亮点,也是运漕在那段特定历史中的一座纪念碑。一座袁公馆,拯救了落荒而逃的李鸿章,李鸿章大难未死而知恩图报,又推动了袁家以及运漕的振兴。
岁月的冲刷,袁公馆已然破败,但它依然透着一股典雅和沧桑,因为它是作为历史见证者而存在的。
离开袁公馆的时候,张德林告诉我们,镇政府得到明确消息,如果运漕有意恢复袁公馆的旧貌,旅居海外的袁氏后人愿意出力,并将无偿捐献一些古物。
推荐阅读:
珠海斗门老街
东莞千年古村 中堂镇潢涌村
宜宾古城的堕落
龙尾关:大理的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