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鹤山凌村兄弟义士坊的往事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严建广 陈卓达  日期:2012-9-25

牌坊上刻着“谏议大夫”

牌坊上刻着“谏议大夫”

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钢筋混凝土牌坊,就是当地人称的“兄弟义士坊”

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钢筋混凝土牌坊,就是当地人称的“兄弟义士坊”

    在鹤山市址山镇四九村委会凌村有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钢筋混凝土牌坊,这就是当地人称的“兄弟义士坊”。每年,都有不少海内外人士来到这里瞻仰这座牌坊;凌村兄弟义士牌坊还曾上过中国邮政出版的邮票,可见牌坊的影响力。而这座牌坊的由来则要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末年……

    它是当地陈姓族人在南宋政权危难之时,勇于参与救亡图存义举的见证;它向人们讲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爱国往事……

    兄弟义士牌坊几经翻新重建

    325国道从开平往广州方向行驶,我们沿路牌来到鹤山市址山镇四九墟,沿着四九墟向东走3公里左右,便到了四九村委会的凌村。

    据当地陈姓后人陈积柱介绍,凌村立村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最早来这里立村的是凌姓,所以这个村后来就叫凌村。“陈姓约在1220年前后来到凌村,落户凌村的陈氏是南宋进士、谏议大夫、抗元英雄陈凤台的后代,”他说,“现在村里的陈姓,包括五邑地区的绝大多数陈姓都是陈凤台后代的后人。”

    在凌村村口的一所小学操场旁边,矗立着一座钢筋混凝土牌坊,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兄弟义士坊”。

    记者了解到,该牌坊宽6米,高6.5米。记者看到,牌坊是四柱三间三楼,用混凝土捣制的仿木建筑。牌坊的主楼和次楼屋脊两端,分别塑有吻兽装饰。柱为方柱,柱脚的正面和背面有四对抱鼓。牌坊的正面中间有“圣旨”二字,两旁分别写着“兄弟忠勋”、“勤王义士”;背面中间为“谏议大夫”四字,两旁则为“崖山特旌”、“忠义流芳”字样。

    陈积柱告诉记者,“从被当时的皇帝发圣旨修建到现在,这座牌坊几经翻新重建。”据介绍,凌村牌坊初建于南宋末的祥兴元年(1278年),至明朝嘉靖24年(1545年)重建,清朝康熙45年(1706年)重修,都还是木结构。后又重建,建成现在的混凝土仿木结构。从初建时计起,这座牌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据了解,1983年,当时的鹤山县人民政府把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拨出专款将它修葺一新。

    皇帝降旨建牌坊旌表忠义之举

    据凌村陈氏后人陈直顺介绍,南宋末年,元兵占领临安,俘虏了宋恭帝(德祐皇帝),南宋政权基本瓦解。

    但是,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为代表的一大批文武官员组织了历时五年的悲壮慷慨的抗元斗争。祥兴元年(1278年)6月,陆秀夫、张世杰保护着南宋皇帝乘海船撤退到新会崖山。同年12月,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遭囚。崖山便成了南宋政权的最后一个据点。

    “址山凌村有陈元辅、陈英辅兄弟二人,捐粮几千石(担)运到崖山支援宋军。”陈直顺说,“这一行动,对于南宋帝昺政权及其20万军民无疑是雪中送炭,被认为是忠义之举。”

    后来,宰相陆秀夫请皇帝降旨,命当地县令在凌村建造一座牌坊来表彰陈氏兄弟的忠勋,就是现在所看到的兄弟义士牌坊。“所以,现在凌村牌坊正面中央,原题有‘圣旨’二字,表明是奉旨建造。两侧横匾,分别题上‘兄弟忠勋’、‘勤王义士’四字。”他说。

    兄弟义士先辈忠烈

    “凌村陈氏兄弟的义举,要追溯到陈氏兄弟,也就是我们先辈的祖上南宋进士、谏议大夫、抗元英雄陈凤台了。”陈直顺表示。

    陈直顺说,南宋孝宗时,陈凤台与外父方俞平同朝为官,陈邝两家位高权重,可是树大招风,奸佞眼红。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元攻宋,翁婿“上缓金伐元疏”,被奸臣乘机诬陷,宋帝拒纳谏,邝陈两家一损俱损,同时被贬辞朝南迁。“陈凤台的后代从南雄迁来凌村。陈元辅、陈英辅兄弟认为陈家世受国恩,应该对危难中的南宋王朝竭力支持,故有捐粮之举,并因此受到封赠。”他说。

    “在危难之时,宋帝加封陈凤台七子陈仁长子凌村始祖汴南(讳洛,字珠士,号汴南),以先祖陈凤台之职赐进士出身封‘谏议大夫’,以‘圣旨’刻于牌坊之上,是对陈凤台历史功绩的肯定。”陈直顺表示。

推荐阅读:

安徽运漕古镇的袁公馆

珠海斗门老街

东莞千年古村 中堂镇潢涌村

宜宾古城的堕落

编辑:菩提树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古代建筑是我..
西窑 碧落寺碑亭 双桥 碧落碑 在晋城西北约十五华里的泽州县南..
“寺中隙地固多,而屋宇寥寥中,有中殿削落更甚。然规制奇古,绝不类..
我国丰富的古代建筑不仅是文化瑰宝,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全国各地纷纷申..
站在“五凤坊”长廊,可以看到紫阳街上的石窗展示 夜色中的悟真坊。紫..
凤凰古城 世人对于凤凰最初的印象,是缘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
 ·寻找撬动发展的支点 大同历史..
 ·“东方之门”被讽“秋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