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任侠戎装照](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2182645535.jpg)
常任侠戎装照
![左起吴作人、冼星海、田汉、洪深、胡萍、张曙、林维中、辛汉文、常任侠、吕霞光](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2182716362.jpg)
左起吴作人、冼星海、田汉、洪深、胡萍、张曙、林维中、辛汉文、常任侠、吕霞光
![常任侠故居仅留的石碑](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08/2012822182737343.jpg)
常任侠故居仅留的石碑
翻开1999年版《辞海》的“常”字页,有一个令安徽人欣慰的名字——常任侠(1904—1996)。资料记载,他曾在抗战时期做过周恩来的秘书,曾与李公朴、闻一多共事,是一位曾受聘于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的教授。如今,这位一代大师的故居只留下了一块石碑,让人唏嘘不已。
为了抗日辞别怀孕的妻子
1904年,常任侠出生在颍上县一个叫常东学村的地方。1922年秋,18岁的常任侠来到南京,考进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他参加北伐学生军,1928年考入中央大学。1931年,常任侠从中央大学毕业,留校工作。
1935年,常任侠到日本东京留学。1936年底,国内抗日烽烟四起。此时的常任侠已与日本姑娘上野元子结婚。为了抗日,他毅然辞别已有身孕的妻子回国。1938年春,他先应茅盾、廖沫沙之邀为《抗战日报》编抗战副刊,后到武汉军委政治部三厅,在周恩来副部长和郭沫若厅长的领导下负责抗日文化的宣传工作。
记者从常任侠日记中获悉,那一时期,常任侠常挑灯夜战,编剧写歌,揭露日寇,鼓舞群众。他的诗剧《亚细亚之黎明》,由冼星海作曲,曾在延安等地上演。随后由他作词、张曙作曲的《壮丁上前线》、《中国空军军歌》等歌曲,流行前线,传唱后方,成为抗战音乐的经典歌曲。
常任侠的日记显示,他参加过民盟昆明支部的工作,与李公朴、闻一多交情匪浅,经常在一起研究各种工作。
当代阜阳学术成就最高的人
学界认为,常任侠是个大学者,他的成就对当代阜阳来说是最高的、唯一的。
出版于1999年的《辞海》,对常任侠的介绍是:中国艺术史论家、艺术考古学家。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1935年入日本一所大学研究东方艺术史。1939年在重庆与宗白华、商承祚等组织中国艺术史学会,并与郭沫若等主持重庆江北汉墓群的考古发掘……著有《中国古典艺术》、《汉画艺术研究》、《中国舞蹈史》等。
1996年10月25日,常任侠逝世于北京。当年1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消息,加称常任侠为诗人。资料记载,常任侠1949年应周恩来电召回国,受国务院委派,曾赴印度新德里,担任国际佛教艺术展览中国部顾问,出访印度、尼泊尔、日本等国家,圆满完成文化外交使命。
一代大师故居已踪影全无
在常任侠遗留下的老照片中,记者看到,他家是一套皖北地区普通的农家院落,土墙草顶。一处大门,一宅两院,门前即是沙颍河,河中白帆点点。
新中国成立后,常任侠将母亲接到北京居住,从此很少回家。历经数十年风雨变迁,如今常任侠故居已踪影全无。
现在,常东学村能寻觅到的只有一块石碑,石碑背后的文字为常任侠所题。
站在此处,记者很难想象,这就是一代大师曾经生活的地方。南京知名学者孙洵等人探寻常任侠故居时,看到这一情景,站在石碑前潸然泪下。
“常任侠是明朝开平王常遇春第19代孙。”蚌埠市怀远县常家后裔表示,拟在常遇春纪念馆内设一展区,专门纪念常任侠在文化艺术及新中国建立建设中的丰功伟绩。
推荐阅读:
禹州天宁万寿寺房顶坍塌墙裂缝 保护现状堪忧
南京闹市百米长巷子青石街违章搭建成风
济南武岳庙重建预计十月完工
道路施工震坏莆田唯一辛亥革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