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自2011年11月18日开始,甘肃省投资20.3亿元用于嘉峪关文化遗产修缮保护工程,这是甘肃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修复文物古迹工作。目前,修缮工程己进入全面消防排查阶段。
嘉峪关市消防支队经过调查后发现,年代久远和消防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嘉峪关古城墙内的消防隐患重重。古城楼内为砖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同时相关基础设施火情隐患大,例如照明电力线路未经穿管保护等。嘉峪关消防支队支队长张拴保说:“如果真的发生火灾,这样的消防状况,损失将不可估计”。
嘉峪关消防支队针对古迹自身特点提出全面消防方案,不仅包括保障修缮不受火患威胁,同时涉及嘉峪关日后正常运营的火情控制、应急逃生等预案,并已成功进行了6次消防演习。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指出,嘉峪关这类砖木构造耐火等级低的文化古迹,修缮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防火。
嘉峪关城楼维修期间,消防部门在维修现场设立了临时执勤点,重点加强对维修施工期间用火用电的监督管理。电焊作业等是极易引发火灾的环节,因此加强电气操作的管理,以保证大修期间文物古建筑不受火患威胁。
嘉峪关作为古长城代表建筑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而居高、坡陡、面窄、出口少、游人多,更加重了火情发生的难控和人员抢救的难度,嘉峪关消防支队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多次对嘉峪关进行有针对性的灭火疏散演练,建立灭火应预案,净化古建筑周边的消防安全环境,为“天下第一雄关”古建筑物修护打造坚实的消防安全“防火墙”。
同时,消防部门与嘉峪关古建筑管理处还签订了《嘉峪关古城楼消防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防火岗位责任制,敦煌市消防部门还确定专职防火人员,重点做好嘉峪关修缮期间的消防安全巡查。针对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的特点,消防部门要求管理人员对重要部位的木构件部分喷涂透明防火涂料。针对地区缺水的状况,消防部门要求嘉峪关景区管理人员设置消防水池,在古建筑旁配备轻便的灭火器,以便及时有效地扑救初期火,开辟消防通道,便于消防部队及时到达火场,为扑灭火灾创造方便条件。
推荐阅读:
江西石人村发生火灾 千年古建筑难逃一劫
昔日保定府繁华货货栈 如今已成断壁残垣
天津大学古建筑测绘队50年坚持护航建筑瑰宝
头顶“保护伞”能否保护兆年家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