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保护规划论证会
修复前的蓬莱水城
水城关门口及蓬莱阁
专家反复论证,敲定水城保护性整治方案
198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城的保护工作开始受到重视。1984年,修复水城西城墙南段、组织对小海清淤、改小海中部木桥为封闭式铁桥等工程陆续施工。
水城修建至今已有636年,历经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时期,在漫长的岁月中,水城和小海扮演过不同的角色。水城作过备倭都司府驻地、海防要塞、沿用商埠,也曾沦为一隅的渔村。小海作过军港、军商两用港,也曾作为渔港。然而,其文物价值和开发价值在于它是我国建筑较早,保存较好的古代水军基地之一。因此,蓬莱市政府为了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城市发展的脉络,坚定了保护水城、开发水城的信心和决心。2004年开始,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将小海复原为明代万历中叶军港,将水城建设成为以明代海港风貌为基本特征的海防要塞,这也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认同,成为众望所归之举。
蓬莱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水城历史建筑所承载的不可替代作用和价值,为使水城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邀请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并重的基础上,设计了3套从保护到开发一系列的规划方案,为蓬莱水城永续利用奠定了科学发展基础。
由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山东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保护规划》,成为蓬莱水城保护开发工作的整体规划,在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论证和批准的基础上,确立了水城保护性整治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积极保护、大力整治,重塑明代水城形象,再现古代军港雄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恢复蓬莱水城明清风貌,通过水城项目的综合整治,实现了文物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可满足文化旅游的功能需求。
历时7年,水城重新向游人开放
自2005年起,市政府投资5.5亿元,征用土地376亩,分批搬迁水城居民600户,搬迁面积达20万平方米,搬迁常年停泊在小海内的渔船及游船400艘;建设了水城新区一期、二期26栋回迁楼及商业房9万多平方米,恢复修建了明代古城墙1429米,水城小海清淤11万立方米,修复岸堤1400米,修复关门口防波堤190米,绿化12万平方米。按原规制恢复备倭都司府、三官庙、兵营及校场,新建古船博物馆、综合服务区等建筑共2万多平方米,全部工程历时7年完工,于2012年5月18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位于水城西南角的蓬莱古船博物馆,是整个水城项目最后竣工开放的建筑,主要陈列的是2005年小海清淤中,先后发掘的3艘古代沉船,和1984年小海清淤时发现的一艘古战船,复原后一同在此展出,数量、种类堪称国内之最。为更好的做好古船保护工作,2005年10月15日,山东省文化厅在蓬莱组织召开了“蓬莱水城古代沉船保护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对古船进行原地保护和建馆展示,2007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建设蓬莱古船博物馆。同时,为完整还原明代军港面貌,更好地展示当年水军征战情景,目前正抓紧水城小海内古战船的复原及旅游项目策划。蓬莱水城保护开发工作始终本着尊重历史、突出文化、紧扣文保、以人为本和利用科技的设计理念,维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六百多年过去了,蓬莱水城这位不屈不挠的历史巨人,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如今,它和蓬莱阁一起成为了5A级旅游景区,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蓬莱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蓬莱水城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蓬莱市正与泉州、宁波、福州、广州、扬州、北海、漳州一起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争取进入国家文物局预备名单,以蓬莱水城为申报主体,充分展现了水城的历史风貌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和平的年代里,蓬莱水城继续用自身的经历向千万游人述说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历史,它与国内其他著名古建遗迹一样,为弘扬民族文化,发挥应有的光和热。穿越千年而来的蓬莱水城,扬帆起航。
推荐阅读:
广东:古村落乡间沉睡 欲开发囊中羞涩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古街区十年改造时尚转身
老济南县西巷九华楼十年未见重建
河南:孟津鹞店古寨维修工程竣工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