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州孔庙

孔庙棂星门

孔庙大成殿

修复后的盛德堂
重点项目建设,是近年来三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重点项目的选择、规划、建设和逐渐发挥作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三亚的科学发展和辉煌成就。本报开启“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三亚重点项目风采”大型报道,旨在通过展示三亚重点项目的风采,彰显三亚的科学发展,洞窥三亚未来的面貌。今日推出第三篇《千年崖州的华丽“变身”——“修旧如故”重现古城风韵》,重点介绍崖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
崖城古称崖州,是海南省古崖州州府、崖县县府所在地,有两千多年文字记载历史。崖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的建设将使千年的崖州历史文化图景再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三亚旅游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古城雄风初现
红墙、青砖、古楼阁……一步入崖城老街区,仿佛踏进了《清明上河图》里的古宋城,对老崖城有着深刻记忆的人更是有着这样的感觉:现在的崖城文明门广场,越来越漂亮,有了更多的古代韵味。崖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但使这里重现了古城风貌,更是成为了崖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更近地触摸到它的古色、古韵、古味。
据史载,崖州古城始建于南宋,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坚固城池,现仅存文明门、北门小段城墙,文明门是唯一幸存的古城南门。文明门前这一区域在人们的记忆里,最初是一片洼地,洪水一来就会将这里淹没,直到大隆水库的兴建,这里不再被淹,居民们也纷纷争相来此建房,成为人流密集、车水马龙的闹市区。现代的建筑与文明门古韵风格迥异,不相搭配。崖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后,市政府先期投入400多万元改造古城文明门前周边的60栋建筑,并开始对崖州古城文明门进行修复,项目包括文明门城台、城楼、东西城墙各70米,南门前后广场等,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化遗产所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设计。另外,计划安装在文明门前广场的6组古城民俗风情铜像已由广州美术学院制作完成。6组铜像分别命名“守城卒”、“轿夫”、“药童”、“粉娘”、“打铁匠”、“农夫”等,使中国最南端的古城风貌得到恢复。
正是有了修缮和保护,崖城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韵风貌得到有效地保护和重现。如今的文明门宏伟壮观,让人能依稀感受到往日的繁华。改造后的民居与文明门协调有致,更好地体现崖城文化底蕴。
1.545亿修缮八大工程
在崖州老城内,更多地看到在现代建筑重重包围下的古建筑,有不少南洋风格骑楼,除部分被居民拆除建起新房外,留存下来的骑楼老屋破烂不堪多成危房,面目难辨。今天的崖城镇,我们已很难发现更多千年古城的痕迹。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的崖州古镇,到了今天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风采不再。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三亚市政府委托,开始进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及概念性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同年,三亚正式启动了崖城历史文化名镇古城保护修缮项目,共投入1.545亿元,对崖城历史文化名镇古城文化街区道路改造工程、古城南门前广场(一期)工程、古城至保港骑楼街区道路(一期)工程、保平文化名村保护项目(主要为道路部分)等四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万代桥修复工程、崖城历史文化名镇文物以及历史建筑修缮工程、古城墙(包括城楼)(一期)工程、东关民国骑楼街修缮(一期)工程等四项文保修缮共八大工程进行全面保护修缮。
已完成总投资的79%
目前,崖城国家历史名镇保护项目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2185万元,约占计划总投资的79%,今年计划投资3265万元继续进行保护和建设。其中,古城至保港骑楼街道路改造(一期)、古城文化街区道路改造、保平文化名村改造、古城南门前广场(一期)工程已竣工通车,崖州古城墙藏经阁(尊经阁)修缮部分项目已竣工。
崖州古城墙修复(一期)工程古城墙(未含尊经阁)修缮部分项目已报市财政局进行预算。在文物及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中,盛德堂复原及遗址保护的修缮项目,梅山孙氏祠堂、文明门尊经阁修复工作已完成,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委员会已就内设摆放物件多方听取意见,并根据老人的回忆,计划展陈一些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方便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崖城的历史文化。
此外,“万代桥”作为三亚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也是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于1942年,尚存有钢筋水泥桥墩14个,桥面3节。经文物部门批准修复,本着不改变文物现状的原则,保留其原真性,并加建新桥连接,作为步行桥使用,既可疏解崖城大桥的交通压力,又能改善宁远河上的观景功能,目前工程接近尾声,很快就将完工。
推荐阅读:
拥200古建筑 塱头村或成国字号古村
福建上杭客家古城被指将拆除 官方否认
永州零陵区发现一处舜帝庙遗址
湖南省住建厅规划处考察贾市古村落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