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瑶族第一寨”———南岗古排

修建于明代的寨门

送新娘出嫁

出歌堂盛况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岗排,坐落在连南瑶族自治县西南面海拔803米的高山上,坐西向东,背靠大山,周围有喀斯特奇峰拱卫,地形险要,气势恢宏,是连南排瑶的八大排之一。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瑶族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刘保元教授和中国瑶族研究学会会长张有隽教授等专家考证后认为,它是“中国瑶族乃至全世界瑶族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最有特色、保存最完整的瑶寨”。原云南省副省长,瑶族学者赵廷光教授参观南岗排后,即为该寨题词“中国瑶族第一寨”。
南岗排的历史概况
现居住在南岗排的瑶民,主要有邓、盘、房、唐4个氏族。他们的祖先和其他排瑶先民一道,原来居住在湘江、沅江流域中、下游和洞庭湖一带,因遭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被逼不断迁徙,约在隋唐时期先后迁徙到连南山区游耕。
宋代始在此建寨定居。
明末清初,为南岗排鼎盛时期,建有房屋700余幢1000多户7000多人,山寨面积达160多市亩。因其规模大、人口多,被誉为首领排。清康熙四十年,八排瑶起义反抗官府的歧视和压迫,翌年遭粤桂湘三省数万官兵的镇压,起义失败后,南岗排的许多瑶民被迫分散迁徙去望佳岭、猫坑、三排、甲塘冲、马头冲等地另建寨定居。
新中国成立时,排上仍有500余户3600多人。近几十年,国家逐年拨款帮助瑶胞移民下山居住,现古寨只保留有200余人和368幢古宅。
南岗排瑶民勤劳勇敢,聪明能干。从他们在南岗建寨定居始,就一代接一代地在斜坡平坝开垦耕地,种植旱粮;有水源的地方,他们依山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高山陡坡,营造出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前,这里古木参天,森林茂密)。
为了抗击土匪和官兵的侵扰,他们在险峻的高山上建寨,聚族而居,山寨四处设防,壁垒森严。他们在明代修建的寨门、寨墙、石拱桥、石板道、石棺墓以及明清时期建的青砖瓦房等,虽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风貌犹存。
瑶山风光优美壮观
南岗排自然风光优美壮观,山寨前是层层相叠的梯田,左边是茂密的森林,右边是陡峭的峡谷。登上山寨,凉风习习,花香阵阵,非常清净幽雅。远眺,天高云淡,群峰连绵,千姿百态,巍峨壮丽,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的一年四季风景变幻:春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生机勃勃;夏天,草青林碧,蝉鸣啁啾,山幽谷静;秋天,枫红稻黄,桂花开放,满山飘香;冬天,雪花飞舞,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更迷人的是仲春时节,每当清晨日出,巍峨瑶山,云雾翻腾,霞光闪耀,五彩缤纷,古寨在云海中时隐时现,飘逸欲仙,奇观迭出,美不胜收。
游客进入这座千年古寨,都会被那古老的建筑、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所陶醉,能真正感受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感受到瑶族历史文化的悠久,并对瑶族同胞顽强地与大自然抗争的精神留下难忘的印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香港凤凰卫视、亚洲卫视以及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电视台先后到南岗拍摄瑶山风光和瑶族风情,向广大观众展播南岗排古老神奇的风采。
社会组织古老独特
南岗排的社会组织古老而独特,元代时,他们就建立起民主选举的“龙”组织和“瑶老制”,并逐渐形成了神圣而严厉的“习惯法”,至清代又设置了“瑶长瑶练”制,严密管理山寨。
南岗排内有四大姓,唐、邓、房、盘。四大姓氏有严谨而深刻的姓氏文化,与姓氏相联系,南岗排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淳朴原始的求安求强意识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组织。
所谓的“龙”,是指风水龙脉。古时候,瑶民将南岗排依山势纵向划分为三条“龙”,在每条“龙”的地势中间竖起一块石头,作为“龙”头,各姓氏就居住在“龙脉”上。东边的“龙”,居住着唐姓,中间的“龙”居住着邓姓,西边的“龙”居住着盘、房两姓,这两姓人又东西两边分开来居住。过去,每条“龙”都有其首领,称之为“龙头”,即相当于族长,负责管理“龙”内部的事务。“龙头”每3年选一次。在连南排瑶中,“龙”的组织仅存在于南岗古排,其它瑶寨是没有的。站在“龙头”向下望,可以观看到全寨的风貌。
瑶老制组织,由天长公、头目公、管事公、掌庙公、烧香公、放水公、各姓瑶老等成员组成,是瑶民以血缘和地缘两重关系组织起来的。瑶王是南岗排的最高首领,据史书记载,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在元朝至清朝道光十二年期间,他被称呼为“天长公”,清朝道光十二年后,被称呼为“瑶长”,瑶民和汉族人则称他为“瑶王”。
瑶王掌管山寨内各项事务,处理各种纠纷,维护社会秩序,负责对外交涉等,遇有战争,则是排内最高的军事首领,大家都听从瑶王的指挥,只要瑶王一声令下,全排瑶民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奋勇战斗,直至取得胜利。瑶王在瑶民中有崇高的威望,如遇有矛盾纠纷,大家都得遵从瑶王的裁决。南岗排的最后一代瑶王是邓卖尾八公。新中国成立后,邓卖尾八公作为瑶族上层人物,被连南县人民政府任命为县参事室参事,不久,被选为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和县政协副主席,并被推选为广东省少数民族参观团副团长,于1950年10月赴北京等地参观,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头目公每“龙”1名,共3名,他们是瑶王(天长公)的副手。他们除管理本“龙”内的事务外,还协助瑶王(天长公)侦察审理案件,组织缉捕、看管犯人,办理纠纷事务,并主持群众大会,传达瑶老决议,组织和领导公益劳动(如修路架桥等),按季节气候劝导农耕等。掌庙公负责看管盘古王庙和组织宗教活动;烧香公呢,逢节日和每个月初一、十五日负责到盘古王庙烧香祭祖;放水公分为管食水公和管田水公,负责管理南岗排生活用水道和农田灌溉的水源分配。上述的这些成员,都要由全排群众民主选举产生。
所以有人戏言:现在我们搞村民委员会选举,是向南岗瑶胞学的,因为南岗瑶胞在元代就实行民主选举了。到了清朝道光十二年,清王朝在排瑶地区设置了“瑶长瑶练”制,但瑶老制仍然根深蒂固地保留着,瑶长瑶练多由瑶老们担任,按照习惯法,严密管理山寨。由于管理严格有序,所以社会治安十分好,千百年来,瑶家山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派祥和景象。
推荐阅读:
贵州丙安古镇
安徽查济村
福建漳州赵家堡
桂林大圩古镇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