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奎元(右)与两个儿子在宫庙施工现场
说起建筑师,许多人会想到大学生、研究生,但在翔安,却有这么一个农民,虽然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连普通话都不太会说,却凭借自学,成了一个知名的古建筑师,20年修了100多座庙宇,连寺庙文化盛行的台湾也有他的作品。
这个农民叫张奎元,今年56岁,家住翔安新店镇。张奎元祖籍泉州惠安,因为家庭贫穷,小学三年级才念完,他便辍学了。刚开始,他在家跟着大人种田,15岁时出去打工,“惠安盛产大理石,石雕业很发达,我是从打石头开始的”。经过3年的学徒生涯,张奎元出师了,18岁的他跑到翔安打工,做跟石头有关的东西。1990年,他贷款2万元办了一家花岗岩加工厂。
也就是这一时期开始,由于厦门各地大建设,修路、建房,大量土地被征用,一些农村的宗祠也被迁走,翻修或新建的庙宇多起来,张奎元的加工厂接到很多跟古建筑有关的订单,有时是做其中的一道或几道工序。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张奎元对古建筑却有天生的领悟力:“不懂我就问那些师傅,有空我就自己琢磨……”没几个月,他竟然能看懂图纸了,令许多大学生都很惊讶。到1995年时,张奎元已能带着自己的施工队独立设计、修建古建筑了。
也就是那一年,新店镇浦元村重建村里的宗祠,建好后,台湾金门宗亲过来祭祖,对新建的宗祠大加赞赏,打探到是张奎元设计修建的后,邀请他们去金门修建宗祠。就这样,张奎元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足迹遍及泉州、厦门、台湾的许多地方。到目前,他带着两个儿子,已设计和修建了100多座庙宇,最多的一年修了10多座,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由于没有成立公司,因此张奎元算是厦门古建筑行业的“游击队”,但却是最大的一支“游击队”———一支有200人的施工队。每年生意很好,除了在建筑质量上力求尽善尽美外,张奎元还有自己的绝招———只要不是人为破坏,他们设计或修建的庙宇,可以终身免费保修,正是这一“绝招”让人们争相邀请他们前去修建。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建古庙的过程中,张奎元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20年来已捐款65万元,并当选新店镇重点宫庙管委会名誉主任,他的家庭也被评为“厦门侨界和谐家庭”。
推荐阅读:
宁波象山儒雅洋何恭房祠堂再现生机
老宅被拆事件凸显文物保护困境
保护文物建筑 亟须消除制度短板
上海:“叫停拆迁”怎成了沈宅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