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曾遭侵华日军炮轰不倒 万宁346年古塔修缮一新
来源:南岛晚报  作者:杜颖 钟节华  日期:2012-10-18

修缮一新后的青云塔

修缮一新后的青云塔

    在万宁,有着距今300多年的青云塔,在日本侵华时曾遭炮轰;由于年久失修,政府拨款对古塔修缮一新。

    346年古塔风韵犹存

    万宁市青云塔是海南现存的稀有古塔之一,距今346年,是万宁著名美景之一,已列入海南重点保护文物古迹。青云塔虽遭无数次的强台风和雷雨袭击,但塔身依然安然无恙,依然巍峨。在日本侵华时,曾遭到日军炮轰。2008年,年久失修的青云塔在一次暴雨中塔基遭受雨水浸泡后,变得岌岌可危。中央、省和万宁市三级政府为了保护这个见证历史和用于研究古建筑艺术的古塔,拨款对该古塔进行修缮一新。

    探访古塔有7层高

    9月20日上午,记者开车沿着万宁市万城镇万北公路(万城至北坡)开了约3公里的路程,在一处空旷的田野上,看到一个小山头上屹立着一座造型魁伟的古塔,那古塔就是距今346年的青云塔。

    青云塔建在山尾岭上,因没有公路可直达,记者只能从田埂上走过去。登上山尾岭,记者看到修缮一新的青云塔塔基呈六角形,渐小依次往上七层,每跨一层依形墙面各开三门,在七层的塔顶上有个白色的圆球状物和一根塔尖。在第一层的北门上方有一石匾刻着“青云”两字,万宁市文物馆用一个铁门将北门锁住,记者很遗憾不能进入塔内观看。通过铁门的缝隙,可看到塔身内宽大、明亮,有一个梯子环绕塔身上二楼,而塔身外面可看到多处用红砖修新的地方。

    就在记者观察青云塔时,山尾村一杨姓老伯刚好经过,到附近的农田劳作,他看到记者对青云塔饶有兴趣,遂走上前和记者搭讪。现年67岁的杨老伯告诉记者,这青云塔刚刚修缮一新不久,之前的青云塔由于久历沧桑,古塔外墙的石灰墙壁差不多脱落,里面的红砖已显露,砖壁上有很多凸凹的洞。

    记者环顾青云塔周边,发现青云塔有一番迷人的风韵,它周围怪石嶙峋,百态千姿;奇花异草繁茂,蜂蝶成群穿梭于花间叶丛,塔下有一条溪流,犹如一条银白色的飘带绕塔而过,美景飘渺迷人。

    修缮:政府拨款104万修缮青云塔

    万宁市文化馆的顾时光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云塔历经346年,曾遭到过日本侵略者的破坏,但青云塔依然屹立不倒。可由于年久失修,2008年万宁下了一场大暴雨,雨水渗透到塔基下面,青云塔被水浸泡得厉害。为了保护青云塔,他急忙向政府报告对其进行抢救性维修,接着向省文物局申请维修资金。

    2011年12月,中央向万宁下拨了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修缮青云塔,省文物局也拨款14万元,再加上万宁市政府拨款70万,从中央到地方共拨款104万对青云塔进行修缮。目前,万宁市政府还预算拨款11万在青云塔上建避雷工程。

    历史:青云塔距今有346年

    山尾塔位于万宁市万城镇东南三公里的山尾岭上,塔名叫青云塔,其前身名为文魁塔,但由于它是建在山尾岭上,民间一般称其为山尾塔。该塔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起名文魁塔。清初时由于天然灾害的缘故倒塌了。直至清朝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官府为了修复古塔,行令重建现塔,并另起名为青云塔,塔高为28.6米,所以,青云塔重建后至今已有346年,是海南现存的稀有古塔之一,也是万宁主要古代胜景之一。青云塔对研究海南的古塔有很高的价值。

    据《万州志》载,青云塔高大巍峨,古朴典雅,坚固稳重,充分体现了万宁古代人民独特的红砖建筑艺术。百余年来,古塔虽遭无数次的强台风和雷雨袭击,但塔身至今仍然安然无恙,巍然如故。日本侵占海南时,曾用重炮轰击此塔,但终未炸毁,仅南角有较大的损坏而已。

    具有850年历史的海口市遵谭镇湧潭村,从传统种植业转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今又开始发展文化旅游业。

    一大早,海口市遵谭镇东谭村委会湧潭村听雨轩农家驿站就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今年黄金周8天里,这里更是游客如织,大家漫步于古建筑群中,被古老的文化气息所感染。

    湧潭村是具有850年历史的古村,是宋代时就从福建迁琼的蔡氏先人的始住地。村里137户,家家都是蔡氏子孙。蔡家人爱种茶,爱喝茶,品茗也寄托着对先人的追念。

    古牌坊、古官道、古墓群,古门,古宅,古井、古庙……湧潭村里古味飘然。

    村民小组长蔡泽流告诉记者,近年来有很多新修房屋的蔡姓人,也愿意如旧仿旧,将屋子建造得古色古香,让湧潭村的“复古”的村貌更加生动。

    湧潭村,以其久远的历史和古朴的风格,在日前入选海口市十大旅游名村。十年间的湧潭村,经历着从贫困向现代生态农业,向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一步一步的蜕变。

    过去湧潭村什么样?遵潭镇常务副镇长冯行滨幽默地说:“‘特产’有二,一是老爸茶,二是火山石头。因为水源奇缺,可种水稻的耕地太少,村民只能种木薯、甘蔗、黑豆,没有农忙和农闲之分,更没什么厂或其它副业,只能喝着茶受着穷。”

    农村要搞好,就是要致富带头人,不然怎么给村民讲都没有用,看不到效益,谁不会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蔡泽亚就是这个带头人,是湧潭村走上富裕之路不能不提的一个人。

    蔡泽亚在海口城区打工8年,2005年底,看到海口周边很多村镇的农业生产都靠着政府水利设施的投入陆续发展了起来,蔡泽亚的心开始“长草”。“我们村打好了井,也不像过去那么缺水了,村里可耕地虽然少,土层浅,但土壤肥沃,只要好好干,就一定有收获,村里总要有人带大家跨出这一步!”2006年,蔡泽亚向公司辞职,理由令人错愕:“老板,我要回家种地。”

    蔡泽亚果然回村了,他种植了13亩石榴地,像呵护小孩子一样呵护着石榴树,有时甚至拿着秤去称小石榴的重量。

    蔡泽流介绍,这个“石榴迷”还尤其留意市场变动,他家的地和别人地的条件都差不多,但他种植石榴,每年的收入是种传统木薯、甘蔗的好几倍。

    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蔡泽亚种植起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包括莲雾、黄皮等。他带着村里人一起干,几年下来,家家户户的钱袋子都跟着鼓了起来。

    2010年,蔡泽亚在湧潭村创办了龙华区第一家农业休闲驿站:听雨轩。将生态农业与农家旅游、古村文化相结合,走上了以休闲旅游带动农民增收的新路。

    蔡泽流希望,今后能借助大公司的投资来整合优质资源,让湧潭村成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和市民休闲度假胜地。

    中午的太阳正热,但听雨轩里,笑声正欢。

推荐阅读:

河源客家围屋群养在“深闺”640年

一味追求仿古建筑是在亵渎文化

咸阳明代店铺遗址成售楼部 文物局称不管用途

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不要复制

编辑:菩提树
名称古典风韵的江南园林——徽州唐模古村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北京燕平八景之银山塔林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山西祁县昭馀古城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山西运城常平关帝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山西介休五岳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