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湖南将花巨资复制凤凰古城新闻的出现,使湘西凤凰古城再次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报道中提出的“游客日益增多与接待能力不足相矛盾”的理由难以说服大众,各种接踵而来的议论声把凤凰古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对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增强公众文保意识、打造当地文化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有益的。但在当前某些地方复古之风盛行的氛围下,一窝蜂式的规划开发往往陷入庸俗化的桎梏中。在“重利用轻保护”的开发模式下,古城文化的纯粹性和底蕴都被消磨,只剩下“名片”功用,失去了文化地标的意义。
一边是历史村落人去屋空,导致古建筑因缺乏维护而损毁;一边是错误观念指导下的旧城改造,将历史街区打造为“假古董”,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遗产价值。
笔者以为,花巨资打造“复古工程”不可能还原历史原貌,只能是以廉价的“历史资本”为商业开发提供赚钱的机会。
复制一个“赝品凤凰古城”,不可能重现凤凰古城的艺术辉煌和历史、文化魅力。如此“复制”,还不如把现有的凤凰古城保护好,这才是人们期待的最现实、最好的保护。
推荐阅读:
年久失修 英国近6000幢古建筑面临消失
温州百年南塘“番人馆”是拆还是留?
米兰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200多件文物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