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的市区南塘番人馆最近成为本地网络的热点,这三幢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美式风格建筑面临被拆毁的命运。对番人馆历史了解的温州人士深为忧虑,而与番人馆结下不解之缘的市民梅氏兄弟为了番人馆的命运四处奔走呼告。温州市规划局称,尚未收到市少艺校在南塘番人馆地块具体建设项目的立项报告。
这三幢番人馆何去何从,至今尚无定论。
秋风中的百年老建筑
在肃杀的秋风中我们走进番人馆。
番人馆被高层新建筑物挡住了视野,在市区锦绣路上发现它还真有点困难。我们拐入茶院寺路,透过一堵简陋的围墙隐隐看到了番人馆的真容。围墙上设了两扇铁门,门闩着,敲了一下门,房里有应声,一中年妇女出来为我们开门,并询问我们是不是这个地块的业主,因为近段时间经常有人上门看番人馆,仿佛这里还有什么西洋景似的。中年妇女放我们进去后就回房顾自干活了,我们在番人馆里自由地转悠。
三幢美式楼房纵向建造,除了中间由后人搭建了一些建筑物外,整体布局还很完整。楼房的主体是三层结构,砖是中华最传统的秦砖,目前房顶盖的瓦也是最传统的汉瓦,西式的圆拱窗和非常独特的壁炉烟囱凸显出这些建筑物的个性。楼房几成正方形,卧砌青砖,窗台石是凿工精细的条石,外墙不加粉饰,显现出一种朴素美,窗户设置非常讲究,在采光上可谓达到极致,这些楼房各自独立为微形城堡,历经百年风雨岿然不动。近距离视野里这三幢楼房并不雄伟却有特色。该是原先这里地标性建筑物吧?
我们绕着番人馆走了数圈,偌大的空地上满目狼藉。我推测,番人馆的布局原先应该是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以三幢建筑物为核心将周边的空地围起来,植上有特色的美国植物,设置有美国特色的游玩设施,当夕阳西下时,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国人在花园般的环境里怡然地散步交谈。这一猜测后来从古稀老人梅觉民处得到印证:这些空地上原先确实栽植着许许多多美国植物。空地边沿有三株高大的樟树成一个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矗立着,其中一棵还被列为古树名木,树根部立着一块石碑。
番人馆的北首紧邻龟湖,龟湖在这里明显变得宽敞了,在湖中凸出的市少艺校无形之中成为参照物:在龟湖保持原状的时候,这处湖段应该是非常漂亮的。番人馆的西侧也是湖道,设了一个陡门闸,也许是龟湖连接南塘河的节点。
我们走进番人馆建筑内部。南首这幢房子的楼梯已被改装过,是条简易铁制梯子,楼上的房间被隔成格子房,从散落楼板上的杂物可以看出,这里曾是工人的宿舍,壁炉烟囱早已成为摆设,有几处楼板已被人为撬掉,我看到密密麻麻码放的楼扎条,感叹美国佬对建筑物的严谨态度,二楼到三楼是木质楼梯,楼梯做工精细,我们走在百年木梯上感受到无比的扎实。
站在临河的阳台上,透过葱茏的树木是隐隐绰绰的建筑物和车流人流,俯视已经变黑变臭的河道,我就想:百年前,在相同的位置上,一位美国小伙子或者姑娘,他(她)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景?一只进城的小舢板还是提着竹篮在田埂上穿行的姑娘呢?
我们相继实地察看了中间的楼房,这幢楼相对完整一点,只是一楼被严重熏黑。北首的这幢楼房的楼梯已被拆移,大门上贴着一家电子仪器厂的封条。
“这里定格了我的全部童年”
梅觉民接受我的采访时深情地说,南塘番人馆定格了我的全部童年。
不久前,梅觉民骑车路过茶院寺,不忘去看一看番人馆,一张通告使他一下子懵了,番人馆已被划给毗邻的市少艺校建校舍,现已腾空就要整体拆迁。从此开始,梅觉民四处奔走呼告,希望政府部门能保留这些富有异域风情和特色的建筑物,为建筑风格的多样化留些标本。温州文化界的一些老人如沈克成、瞿光辉等也加入呼吁保留番人馆的行列。
梅觉民对南塘番人馆有着极深的情结,说起往事激动不已。
温州解放后,梅觉民一家便搬进番人馆住,他当时还只有7岁,他们一家住在南首的楼房里,另外两幢由另外两家人居住。当时的番人馆就是花园式的别墅,园内绿化优美,整幢楼房被一种叫做爬山虎的藤蔓覆盖着,走进番人馆恍若走进童话世界里。梅觉民的童年悄然在这里度过。大他4岁的大哥梅坤平放学后就领着他们在花园里玩耍捉迷藏,诱捕小动物……
当年,这里栽植几十种梅觉民从没见过的植物,父亲告诉他这些植物是从美国本土引过来的,种在温州的土地上倒也适应。月季是美国月季,核桃是美国核桃,柠檬是美国柠檬。这些植物挂果以后便每天牵扯着梅觉民和小伙伴们的心,希望这些果实快快成熟。秋风起了,树叶泛黄了,一些果实也终于在他们期盼中成熟了。打核桃是番人馆里最为热闹的日子,大人爬上高高的核桃树,手持长长的竹竿敲打挂在枝头的核桃,孩子们则在树下雀跃着拾核桃,他们将核桃盛在一只箩筐里,事后三户人家均分。他为什么对采摘核桃记忆如此深刻?因为这是一种特别的核桃,国产的核桃是圆形的,而番人馆里的核桃却是长形的。如果番人馆里的植物被完好保存下来,简直就可以当成一个异域植物博物园。花园里还栽培着多种奇花异草,不过因为他当时年幼而已记不得具体的名字。
推荐阅读:
米兰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200多件文物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置换”
德国政府推动古迹保护 提供4350万欧元额外预算
故宫错图武大换门激发“文化抗拆”意识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