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美的慈湖
浙东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孔庙,慈城孔庙比北京孔庙早318年
慈城古城街头
专家团在慈城古城小东门考察
沿着气势恢宏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向南,越海下桥进入宁波的前厅,便来到这座留存了众多历史遗迹、以慈孝而闻名的千年古城慈城。
它就像摆满沙发电视空调的客厅中悬挂的一幅老照片,镶满了时光的碎片,历史上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慈孝故事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向游客展示慈孝游的迷人风采。
11月,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评定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考察团对宁波慈城古城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此次评审由北京、广州、厦门、湖南等地涉及古建筑、文物、考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业界资深专家组成,为确保考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考察组成员将在全国106位专家中随机抽取产生,并排除了本地专家的参与。通过对慈城的文化传承、建筑保护、环境建设、旅游管理等方面严格的综合评估,慈城古城成功通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初评。
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慈孝美名扬
慈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被称为“慈孝之乡、进士摇篮、儒学胜地”,文风鼎盛、人杰地灵。
史记载有“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勾余”,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后改称“句章”。至唐开元26年设慈溪县,因县城建此取名慈城,迄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年古县城。
当行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更能感受其作为千年古镇所具有的浓厚人文情韵。慈城所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还有县衙、酒税务等公共建筑,其中遴选出来的慈城明、清古建筑群更是其中最优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多达33处。
其中孔庙布局完整、规模宏大,为浙东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反映了儒学在传统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影响。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冯宅等名人故居,做工精致,用料考究,是当地民居的代表作,其周围仍保留了完整的传统街区,集中地反映慈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生活气息。“慈城历史文化名镇遗产建筑群”被授予2009年度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慈城崇师尚学,人杰地灵,是孕育浙东文化、商业巨子的重要摇篮,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美誉。自唐宋至明清,慈城先后出过5名状元、1名榜眼、3名探花、519名进士、2400多名举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城”,当代从慈城走出了5名中科院院士,两院院士谈家桢、著名作家冯骥才都是慈城人的骄傲。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长久以来,“慈孝”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慈城历代出现了许多的孝子(女),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慈孝民间文化。早在二千年前的东汉,慈城的谈妙涧边就诞生了被和帝敕封为“孝子”的董黯,慈孝之风代代相传,唐朝的张无择、宋朝的孙之翰等被历代皇帝表彰过的孝子孝女就有三十多位。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北区慈孝文化主要传承地的慈城,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慈孝文化遗址,如张孝子祠、董孝子溪、节孝祠、孝子井、三忠墓、慈溪桥、慈溪巷等,昭示着慈城“慈孝文化”的深厚与悠远。
时至今日,慈城慈孝文化外延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它已逐渐上升为和谐相处、互敬互爱互助的新颖人际关系,由局限于亲情的小爱向面向全社会的大爱发展。2009年重阳节,慈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华慈孝节,并推出慈孝馆三娘教子井董孝子井水上坟等慈孝景点和特色慈孝线路,迎来众多海内外宾朋,“中华慈孝之乡”可谓名至实归。
推荐阅读:
陕西文物普查 探寻湮没田野的文明
苏城老宅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重生
安徽休宁县巨资整治千年古镇
永州市发现康熙年间古建筑群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