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见证了十三行富甲天下历史、可以算得上中国最早联排别墅的豪宅,如今默默矗立在榕叶掩映的小路旁,如果不是有心人的发现,那雍容华贵的青砖豪宅,是怎么样也不会引起行人的注意。因为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这座至今为止仍保存完好的民国大宅,已然进入了加速衰败期。风雨的侵蚀和窃贼的眼红,加重了老屋趋向危房的可能性。
中国最早联排别墅
这幢位于天成路贤乐里的原十三行巨贾豪宅,外型保持完整、精美程度远胜于傅老榕旧宅,但面临被改造为服装城的境地。老洪希望通过本报再次呼吁,“好好照看照看以后再也不会有的老宅子吧”。
这座豪宅隐身于天成路贤乐里30号,一棵20米高、两人合抱的大榕树遮天蔽日从楼顶开始,将豪宅严实地盖住,门口是一堵破旧的院墙。这座巨贾豪宅用水磨青砖和麻石基脚构成,占地约一个篮球场大,共分四层,高约20米。楼顶有天台,天台上有一麻石料打造的凉亭,因年久失修已显残破之态。
这个豪宅主体结构保存完整,屋内屋外的主体建筑至今尚未损坏,连满洲窗上的玻璃都保持完整原样,甚至还有老住户居住在内,可以说这座豪宅虽经历百年风尘,却依然保持其雍容华贵的气度。
梁姨一家是这栋豪宅的唯一住户。梁姨告诉记者,豪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上世纪初,当时十三行的某陈姓茶叶巨贾与过命兄弟杨生,共同出资在此地购置了近千平方米的宅基地,并修起了两栋一模一样的姊妹楼,而这也可算是中国最早的联排别墅。
“文革”前夕,这座大宅被政府征管,并将其分配给普通百姓居住。最盛时,豪宅里挤住了20户人家,梁姨就是那个时候搬来此处,后来20户人家陆续搬走,只剩她一户人居住至今。而改革开放后,该房产权交还给了陈姓后人,梁姨的租金交付也从房管所转移给了陈家的某位后人。不过,由于陈姓后人太多,围绕房屋继承归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因此后人也疏于对房屋的维护和管理。
天灾人祸老宅已显衰败
提起这座老宅,自称从事酸枝木家具生意逾三代的老街坊老冼“啧啧”不已,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屋子里用的都是好料,水磨青砖就不必说了,光那大门就是好东西。”老冼说那门是用上好的缅甸坤甸木打造而成,3米高的木门要用掉2吨重的木材,而整个豪宅从楼梯扶手到内屋用木,也几乎都是坤甸木。
老洪也对宅内的用料十分称赞,尤其是他钟爱的满洲窗。“居然在这里还有保存这么完整的满洲窗,连刻花玻璃都保存得这么完好,真是罕见。”
梁姨告诉记者,老宅里除了这些搬不走的东西外,里头能卖的东西都卖掉了,光老家具据说就卖了一百万,“那还是90年代的事情。”到了近几年,老宅还屡次遭窃,而窃贼的目标就是三米高的两扇坤甸木大门。
年逾百岁的老宅,已经开始显露衰败的气象了,外墙的水泥块不断脱落,墙体和屋顶开始出现漏水的迹象,而排水设施的落后也让老宅多次遭遇“水浸街”。
由于天台的排水设施非常落后,每逢下雨天,雨水便在天台上积水成塘。而雨水一停,积水便开始顺着墙壁的缝隙往下流,一流就是整整一个星期。
“这是我所有探访过的老宅里,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坚固,用料最好,也是最漂亮最精美的老宅了。”老洪说,这座老宅身上有一层只有岁月和历史才能留下的风霜和包浆,而且用料和结构都非常好,只要稍加修缮就能继续生存下去,可如果保护不力,“有朝一日没了,那就永远没了。”
推荐阅读:
走过百年时光 史家老宅的前世今生
水浒博物馆破土动工 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和顺从无名村落到旅游名镇
上海醉白池公园古建筑整旧后“古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