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开始的困境到现在的游客爆满,一个名叫和顺的国际青年旅舍在腾冲和顺镇目睹了五年来在这个小镇发生的改变。而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个小镇,从2005年云南省提出旅游“二次创业”以来,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50万人次增加到3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430亿元增加到1006亿元,主要旅游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在这个大背景下,和顺也从一个无名小镇变身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名镇。
2003年开始开发和顺旅游资源
李向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腾冲人,在自己背包行走了大半个中国之后,她毅然回到家乡。“那个时候的和顺只是一个小村落。村民安静地繁衍生息,极少有外人入内。”不论是古建筑还是石板小巷包括田园风光,一直都处在“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直到2003年,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政府签约,对和顺镇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开发。“2003年全年,我们的收入只有103万元。”柏联公司办公室主任卢林说,2003年,和顺镇乃至整个腾冲的旅游都刚刚起步,没有机场、高速公路,甚至鲜有宣传。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魅力名镇的评选活动中,和顺镇一举夺魁。“当时有种知名度一下破茧而出的感觉。”外界开始知道了云南省有个和顺镇,但是大多数游客的目光依旧被大理、丽江所吸引。“交通是最大的障碍。”从昆明到腾冲当时需要近24个小时,“没有机场,没有高速,单凭一纸奖状,会有多少人能千里迢迢地冲着这个名气过来?”
李向仙敏感地发现了这个变化:“对外宣传起了作用,游客开始多了起来,有些游客会到老宅子里面询问能不能住宿。”2006年,李向仙在和顺镇距离和顺图书馆200米左右地地方租了一块地,盖起了房子,热热闹闹地开起了滇西片区第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当时作这个决定也挺大胆的。”李向仙说,以她多年的经验,和顺镇的“气质”让她作出了这个尝试。和顺国际青年旅舍开办起来,老板却对客源犯了愁:“2006年到2007年,入住率只有30%多,20多个房间很少有住满的时候,大多数都空着。”李向仙说,投入了几十万元,辛苦了大半年,但入住率却让生意难以维持。“都不敢请人,自己尽量做完所有的事情,请人的话更难维持开销。”而此时,整个和顺的住宿业都还没有起步的意思,除了李向仙的青旅之外,几乎难见当地百姓自己开办的家庭客栈。
2008年景区收入首次突破千万
2008年,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腾冲连同抚仙湖、世博园被定为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2008年5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腾冲县上报的《腾冲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和顺镇在《方案》中被列入了重点开发项目,对外宣传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一并推进。
“2008年的时候,入住率突然提升了近30%。”李向仙说,习惯了安静的她一下子有些不适应,订房电话多了,咨询电话也多了,“我们也开始在客栈里面尝试着作一些线路推介,比如腾冲旅游线路或者到德宏的线路等。”
“2008年景区接待游客人数为15.3万,实现销售收入为1300万元。”卢林介绍,在这一年,公司的收入首次突破了千万。也就是在这一年,有3000多件藏品的大马帮博物馆也在和顺镇建设开馆。2008年,对于整个腾冲旅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旅游业经济效益显著。据腾冲县旅游局统计,2008年腾冲县接待游客28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同比分别增10%和15.42%。火山、热海等六个景区门票收入2227万元,同比增34.06%。客源市场以北京、上海、四川、江苏、浙江、贵州、广东、天津为主。
2008年1月到9月,腾冲旅游在全国性的旅游交易会上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工作,并继续在昆明国际机场投放13块大幅灯箱广告进行旅游形象宣传。宣传营销使得腾冲在2008年黄金周7天综合效益充分显现。截至2008年6月底,腾冲全县共有宾馆、旅社、招待所337家,县城203家,乡镇134家;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2家,二星级宾馆14家;共有床位11058个。年内新发展旅行社3家,年末共有旅行社13家,导游从业人员300多人。
2010年机场通航让和顺“脱胎换骨”
和顺镇的文化从不名一文到万众瞩目,不过只是短短几年时间。如果说2008年一切都在准备中前进,那么,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却是从2009年到2010年之间完成的。“2009年到2010年,游客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平时的游客数量增长了40%。”和顺镇从此前日均游客300人都不到,增长为日均游客1000人。2009年,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23万人次。“2009年住宿率在此前的基础上提高了50%。”李向仙笑着说,当时是真正体会到了忙不过来,“开业两年,终于开始请人了。”
最让李向仙欣喜的是2010年腾冲机场正式通航。通航之后,从重庆、成都、北京乃至海外涌来的游客大幅增加。“通航之后,节假日房间都是爆满的,平时的入住率也增长了70%。”更多的游客通过官方网站找到和顺国际青年旅舍,李向仙说,这个时候感觉到自己当初的决定和坚持是正确的。2010年,和顺镇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26万,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800万元。卢林也感触颇深:“不到十年,公司的收入增长近38倍。”黄金周期间,和顺镇2万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座无虚席”。自驾游游客从昆明、四川、重庆、广州等地蜂拥而至。
和顺镇此时也冒出了不少的民居客栈。“政府鼓励当地居民开办民居客栈,帮本地居民补贴一部分的改造费用。县政府并不鼓励当地老百姓走出和顺,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通过补贴改造,当地用作客栈的民居95%以上都是本地人在经营。腾冲县旅游局的人员介绍,也正因如此,和顺古镇依旧“活着”。古镇里居住的人还是以当地的老百姓为主,游客可以在和顺镇看到世代居住的和顺人。
2010年,腾冲全县接待游客达3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1亿元。火山、热海、和顺、北海、云峰山、叠水河六个景区共接待游客1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4.2%,门票收入5227.7万元,同比增30.8%。机场起降航班5228架次,游客吞吐量46.5778万人次,客座率68%。
通达的交通给腾冲带来了丰富的客源。云南省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省内旅游“二次创业”以来,保山市建成以火山、热海、高黎贡山、和顺古镇、北海湿地、云峰山、邦腊掌、潞江坝等为重点的精品旅游景区。今年1至6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1.7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69亿元,同比增长21.09%。此外,保山先后引进官房、机场、红塔、世博、省旅投、柏联、大港旺宝、世纪金源等20多家大企业参与景区景点改造提升、旅游新产品开发及旅游新业态拓展,签约项目达50多个,协议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今年1至7月,共完成投资13.65亿元。腾冲旅游成为省内旅游的后起之秀,并且在不断释放出热量。
和顺旅游的蜕变无疑折射出了全省的大背景,200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创业”,2005年-2010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50万人次增加到3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430亿元增加到1006亿元,主要旅游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据统计,海外游客在云南省内人均每天花费从2005年的170.6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82.3美元,增长6.9%;国内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360.1元增加到484.6元,增长34.6%。
推荐阅读:
上海醉白池公园古建筑整旧后“古味”十足
庐江武壮公祠即将恢复原貌
江南水乡锦溪古镇举办博主邀请赛
清“州司马第”蕴藏高超建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