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钓鱼城之战影响世界 南宋抗蒙名将余玠帅府现身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期:2010-7-27
南宋末年,宋蒙战争爆发。淳祐二年,余玠任兵部侍郎,淳祐三年,余玠上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和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全面负责四川防务。余玠在蜀地轻徭薄赋、招贤纳士,并开始修筑钓鱼城,构筑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以至指挥抗蒙40年之久,屡战屡勇,战之能胜,成功粉碎了西线蒙军“顺流而下,直取临安”的战略意图。
考古专家认为,老鼓楼遗址是主城区内发现的等级最高、价值最大的宋代建筑遗存。余玠当时就是在此命四川诸郡择险筑城,建、扩20多座城,特别是统率十万军民到合州修筑钓鱼城,成为以后抗蒙的军事中心。
近年来,重庆多处发现南宋抗蒙战争山城体系遗址:2002年,奉节发掘一座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南宋古城,正是著名的古白帝城,是当时著名的南宋抗蒙山城;2007年,合州钓鱼城奇胜门以北约150米处发现一条地下暗道,距地面最深处有5米,推断是蒙军秘密偷挖而成的暗道;2009年,钓鱼城正实施保护的古战场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墙遗址,发掘出了炮台、石制“炮弹”。
南宋末期,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军马进攻钓鱼城,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等人率领下历经大小战斗200多次,钓鱼城保卫战长达36年,书写了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蒙哥在此被击毙,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停止了向非洲扩张,从而改写了世界版图。钓鱼城也因此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被称为“上帝折鞭处”。
推荐阅读:
宁波天封塔附近发现戒坛铭文砖和僧塔塔基
400余件文物首博再现考古历史
中国和肯尼亚联合寻找郑和沉船 破解中非交往史
夏荷翠鸟 分页:[1] [2]
编辑:毛怡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