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余件文物首博再现考古历史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健亚 日期:2010-7-27
其中,展品的70%属于首次公开亮相,包括接近5000年的安徽尉迟寺立鸟神器、4000年前陶寺的毛笔朱书文字与瓦、北朝人面瓦件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指出,其中4000年前山西襄汾陶寺的毛笔朱书文字与甲骨文相似,却在时间上把中国的文明往前推了千年。
图板文字讲解背后故事
这个被称为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考古学专题展览,属于学院派。首都博物馆负责展陈的相关工作人员张杰告诉记者,“考古中华”展主要是表现考古是怎么回事,将考古的不同方面进行展示。为此,这400多件珍贵文物将按照沧桑巨变———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巍巍帝都———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幽冥陵寝———古代帝王的陵寝、范金合土———商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等18个部分进行展陈,“我们是按照学院派的方法来展示的”。
尽管展示的是一些学术前沿课题的研究进展,然而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此次展览也采用了多种解释方式,用图板、文字来解说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将配以一些考古影视作品来展示。类似殷墟54号大墓的发掘、龙泉窑遗址的发掘等影像,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播放。
■重点文物介绍
陶寺文字扁壶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文字扁壶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收获。陶寺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年至公元前3900年。
在扁壶鼓凸面一侧朱书“文”字,有笔锋,似为毛笔类工具所写。殷墟甲骨卜辞中已见“文”字,陶寺遗址出土扁壶上的“文”字,与之相差无几。殷墟甲骨文是较为成熟的汉字文字系统,陶寺扁壶上的“文”字,证明甲骨文早在商代以前就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史。
青铜壶
高44厘米,距今2000年左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则克台乡大型土墩墓出土,是新疆地区迄今所发现的器型最大的青铜器,也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考古发现仅见的大型青铜器。
青铜壶既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点,还带有浓郁的中原古代青铜器风格,具有较为典型的文化融合特征。类似的器物发现很少,可以说是了解和认识草原游牧人的起源、游牧经济的发生发展过程、草原诸游牧部族的分布迁徙以及与其他人群的关系等方面的新材料。
绿松石龙形器
绿松石龙形器,发现于二里头遗址宫城内3号宫殿基址庭院中的一座墓葬内。绿松石龙,造型新颖,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碧绿光亮。每片大小仅有0.2厘米—0.9厘米,厚仅0.1厘米左右。
推荐阅读:
中国和肯尼亚联合寻找郑和沉船 破解中非交往史
夏荷翠鸟
大观园潇湘竹韵
柬埔寨塔布隆寺 分页:[1] [2]
编辑:毛怡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