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朔县白沙镇立龙村委白沙堡村的深山中,“隐居”着一座古山寨,至今很少有人知道它。在阳朔县志及相关历史资料中均未找到有关此山寨较详细的记载。因此,此古山寨建于什么年代难以考究。村中的老人之中,有说山寨是明、清时期官方驻兵建的,有说是绿林军驻地,有说是地主用来躲强盗的,莫衷一是。
白沙堡村共有230户940人,大多为汉族,住着容、黎、陈、谢等姓氏人家,其中居住着的容姓人家占村里人口的90%。据《阳朔县地名志》记载,容氏自1682年从广东省迁入该村,村人容白沙世代簪缨,后人念之,遂改名为白沙村;后该村设塘堡驻兵,改称白沙堡村。
白沙堡村后的山寨,是否与当时设塘堡驻兵有关,现在已难以考证。山寨南面和北面是两排狭长的大山,两排山的山丫处偶尔有用大石块砌成的城墙;山寨西面和东面的半山腰分别建有西门和东门,且有城墙,大多是用数吨重的大石块砌成。山寨易守难攻。
从白沙堡村到山寨要爬过两个山坡,并走上1.5公里左右的石板路。听村里的老人说,这条石板路在明、清两朝时期是一条交通要道,可通往荔浦县等地。如今,村民都是走这条路从西门进入到山寨中放牛、放羊、砍柴。山寨西门位于半山腰,从山脚走上西门要爬数百级石梯。西门高约2米,宽1米多。西门城墙上有炮眼、枪眼。进入西门可沿着一条石板路一直走到东门,从西门到东门约有1.5公里的路程。山寨中的石板路上有几道石门槛,说明当时山寨内还有几道石门。山寨内有先人用来碾米的石槽,也有古井,还有很多损毁的房屋留下的墙脚。村中90岁的老人容振梅说:“这些房子可能是清朝或民国时期建的,不过都没有刻碑也没有什么资料记载。”
推荐阅读:
安徽:李白故里建起写生基地
宋代墓葬内精美魂瓶
地下渗水县西巷经幢将延期"现身"
贵州发现一做工考究的完整古墓棺椁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