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壶流河南岸的蔚县城,古称蔚州,殷商时期为代国,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设代郡,北周宣武帝时始置蔚州,是著名的“燕云十六州”之一,是京西现有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和发达的商贸、交通促成的塞外、中原多民族融合,造就了古城弘整高峻、典雅古州共存的建筑风格和钟灵毓秀、雄甲一方的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为蔚县留下了大量令人惊叹不已的人文景观。
重泰寺是张家口地区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寺庙。
玉皇阁。这里又称靖边楼,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城垣上,由龙虎殿、钟鼓楼、玉帝神殿和配殿组成。玉帝神殿为三重檐琉璃瓦顶,殿内保存有珍贵的明代壁画,明洪武十年与蔚州城墙同时建成,整个建筑木质结构,高低错落,弘整高峻,虽受数百年风剥雨蚀和兵灾匪患,后几经修建重建,现仍能完整体现明朝建筑艺术。
被誉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是蔚县乃至河北省的典型古堡,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戏楼、古民居”四大文化景观于一体,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西古堡、中小堡、北官堡,与现保存较为完好的老君观、凉亭书院、明洪武32年的华严寺以及镇域内的壶流河水库等诸多景点,使这座悠悠古城散发着无尽的历史和人文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暖泉镇位于蔚县境内西部,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因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暖泉镇历史悠久,为历史上数代兵家征战要地,以泉水、集市、古建筑及民俗文化而闻名,其浩繁灿烂的历史文物与源远流长的文化遗存交相辉映,赢得了北方“周庄”的美称。
小镇内村、堡、街、巷格局至今保留完好,瓮城、堡门楼、堡墙、堡壕、戏楼、牌楼、宅院保存完整,亭、台、楼、阁等古老建筑比比皆是,华严寺、地藏寺等寺庙遍及全镇。古老民居用材考究,青砖灰瓦,木制格窗,油饰彩绘,宅院雄阔高大,砖、木、石雕琳琅满目,尤其是雕刻精美的古院门楼鳞次栉比。古堡是历史上戍边官兵和人民生存居住、御敌防匪的堡垒,具有堡中建堡、连堡成镇的特色。在至今保存较好的众多庄堡中,要属“镇中三堡”——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最为闻名。
暖泉一年四季水温如一。百年来,温润的暖泉之水滋养着古镇,名人才子层出不穷。古镇出过的举子、贡生、武生确实不少,名人佳话传闻甚多,题诗题联随处可见。民间艺术独树一帜,剪纸、纸雕、器乐、民歌、花灯等品类异彩纷呈。暖泉花灯节又叫赛灯会,流行至今已200余年,是民间自发性的赛灯活动,活动于元宵节前后,主要有挂灯、提灯、摆灯盏等。花灯种类有花鸟、瓜果蔬菜、农作物、建筑、宫灯、福字灯、车船灯、对联灯、走马灯等,因其制作工艺精细、品种繁多被誉为“花灯之乡”。
打树花是暖泉镇春节社火的一项内容,正月十四至十六连打三晚。村民要提前两小时用土制炼铁炉,将生铁一千余斤和部分铜、铝溶化烧制铁水,待其他社火节目结束后,打树花将小镇又一次推向狂欢高潮。洒铁水人是训练有素的壮汉,他们反披着老羊皮袄,将盛有熔化生铁水的容器迅速地端至堡门前,用泡湿的柳木勺舀起铁水,飞快地泼向堡门上方的砖墙,滚烫的铁水碰到坚硬冰冷的堡墙后顿时炸裂溅射开来,形成树冠状的火花,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构成壮观的“火树金花不夜天”之景。
推荐阅读:
贵州倾力打造“中国夜郎古城”
阜阳市颍东区北照寺一期工程落成
北京乾隆年间古建筑被用作单位库房
四川阿坝州藏区百年历史寺庙僧侣演练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