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文庙
来源:华夏旅游网 日期:2016-8-22
文庙建筑群呈对称布局,在纵轴线上依次为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照壁正对着的是泮池,所谓泮池即为半月形水池,水之一半则为“泮”,池上架一座单孔拱桥,池边环绕汉白玉栏杆,属清代做法,共有40根望柱及雕刻栏板;泮池上的拱桥也为汉白玉砌筑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能从上面走过。
东西两座牌楼是典型的清式做法,呈三间四柱形式,已不再是木结构,朱红的支柱也为青石结构,额枋饰以精美的彩画,东侧牌楼上书“道冠古今”,西侧牌楼上书“德配天地”,意指孔夫子品德与天地同辉,学识超越古今。
棂星门位于泮池与大成门之间。相传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均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棂星门寓意即在于天下英才汇聚之意。棂星门造型与东西牌楼相似,但额枋饰以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挺拔的朱柱,金瓦飞檐,配以绚丽的彩画,汉白玉的柱础,整个棂星门气魄非凡。
站在棂星门望去,牌坊成为绝好的景框,一片苍翠的绿色之中露出一段朱柱,一角金色的飞檐,那便是大成门了。穿过棂星门,循着灰色的石砌甬路前行,大成门便豁然眼前了。大成门与棂星门不同——后者只是一座牌坊,大成门是五开间单檐庑殿顶造型,汉白玉的石阶及平台,中间为御路,平台不甚宽阔,大门占据三间,两侧各有一个开间作为辅助用房。大成门也为金色琉璃瓦、朱红的石柱,和玺彩画额枋描龙绘凤的藻井。第一进院落的主轴线两侧为东西配殿,七开
间单檐歇山顶,屋面铺青瓦,朱柱红墙、门棂及窗棂以金色勾边,色彩明快而不夸张。
穿过饰以苏式彩画的卷棚脚门即到了第二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座石碑,碑上刻有张学良所题碑文,记载着文庙的修建情况、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石碑前面是东西两座配殿,碧瓦朱墙,均为七开间单檐歇山屋顶。主轴线巍然而立一座大殿——大成殿。大成殿等级之高超越了文庙所属的等级。它为重檐庑殿顶,十一开间,金色琉璃瓦,和玺彩画,竟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型制一致,岂不有谮越之嫌?当然二者的尺度不同,大成殿与太和殿不可同日而语,但其等级
之高也是十分罕见的,恐怕是对孔夫子敬仰之情太深的缘故。大成殿前有九级汉白玉御路;雕刻云龙水浪,宽阔的汉白玉平台,衬托着雄伟的殿堂,庄严之感、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穿过第二层围墙,即到了最后一进院落。崇圣祠为主景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侧依然为配殿,崇圣祠为主景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侧依然为配殿,崇圣祠左右也有两座小殿。这个院落较之前面两进院落尺度要小,现为文庙的办公用房,不再对游人开放。
哈尔滨文庙是保存较好的中国式建筑群,建筑雄伟壮丽,彩画灿烂依旧,建筑群环境优雅祥和。可以说文庙是哈尔滨中国式建筑的典型伤口为多姿的哈尔滨建筑增添了又一抹绚丽的色彩。
浮屠塔内有木梯,可供登临观赏。殿和塔檐下的雀替做成龙、凤、狮、鹤等浮雕,造型生动。塔的局部构件和装饰具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分页:[1] [2]
编辑:红豆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