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结构 >> 正文
徽派宗祠里有中原古建筑的影子
来源:凤凰安徽  作者:黄斌 李磊  日期:2016-8-5

    在查看档案馆内收藏的众多族谱时,不得不提到维系宗族的另一个纽带——宗祠。在黄山市档案馆内存留的明清族谱中,无一例外地在族谱后附上一份宗祠结构图。明代以来,徽州地区掀起了一阵修建宗祠的风潮,这些来自中原的徽州人,将部分中原建筑风格融入宗祠建设中,并且走到哪里,就将宗祠修到哪里。

徽派宗祠里有中原古建筑的影子

篁墩程氏宗祠效果图 

    宗祠里有中原古建筑的影子

    在屯溪区档案馆、黄山市档案馆内,收藏着数量庞大的徽州族谱。

    作为一个家族祭奠祖先的宗祠,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选址都在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从效果图上看,这些宗祠庄严气派,宗祠的建筑结构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渐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四周民居簇拥,牌坊映照。建筑架构上,宗祠采用了与徽派民居相同的飞檐拱顶、天井、马头墙。

    包括宗祠在内的徽派建筑,也带着徽州人先祖们带来的中原建筑风格与习俗。在多山的徽州地区,土地比较紧促。为解决建筑内的通风采光问题,南迁的中原士人,根据中原的“四合院”形式,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建。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他们将四合院形制,改变为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独特的“天井”结构。而徽州地处山区,建筑中又多木结构,房屋极容易遭受火灾,为避免火势蔓延,便又在徽派建筑上设计了马头墙。

    中原移民的到来,带来了中原的建筑工艺,并将中原的风水文化和宗法理念结合在建筑中,因而从徽州宗祠建筑中,都能看到当时中原古建筑的影子,如徽州民居正屋是凹形布局与砖墙屋瓦显然具有北方特征。

    徽州的宗祠源自中原“家祠”文化

    如今,在黄山市境内已登记在册的有近200座徽州古宗祠,宗祠成为每个村落必有的建筑。徽州的强宗大族,历来是聚族而居,宗祠也成了他们维系宗族传承的最重要的建筑。

    在屯溪区档案馆内,翻看着一本本族谱上的宗祠图,屯溪区档案馆的研究人员介绍说,民间建设宗祠的高潮始于明代,但最初还是源自中原地区的“家庙”。在周代,只有天子和高官才能建家庙、宗庙,用以祭祀自己的祖先。到了汉代至宋代,就有了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只有达官贵人建设家祠、家庙。尽管在这段时间里,社会不断变革,民间庶民建设宗祠是被朝廷禁止的。但是,这些进入徽州的大家族保持了聚族而居的传统,当地社会经过长时期的整合,至宋代已经形成宗族社会,宗族祠庙祭祖得到相当的发展。尤在南宋之后,特别是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重要影响,尊祖敬宗、崇尚孝道便成了徽州人的重要理念和宗旨,这也为后世兴建宗祠,打下了社会基础。

    明代初期,朝廷对庶民修建宗祠的限制放宽,以至于明清时期,徽州曾经出现了一次修建宗祠的风潮,加上徽商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兴建宗祠成了他们发迹后最重要的工作。现存徽州宗祠最早的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清代则多不胜举。

    中国最传统的宗祠文化在徽州得以保留

    行走在徽州古村落中,总能见到那些留存至今的宗祠。这些徽州古宗祠内的正堂,一般都要高高悬挂着各家族祖宗的肖像画。据黟县村民们回忆,在过去,每逢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时,在家里总要悬挂一些祖先容像,尤其是各姓的宗祠里,在祭拜典礼中,更是要挂一些家族在历史上卓有成绩的人物容像,一方面是供人瞻拜,另外一方面则是警示晚辈,让后人不断地仰视他们、敬重他们,也昭示着家族的根和荣耀。

    作为与中原宗祠文化一脉相承的徽州宗祠文化,唯独徽州地区至今保留着如此之多的宗祠。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大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常年的战乱,加上连年的黄河水患,导致了中原地区地面文物非常少,六百年以上的古村落几乎不可能找到。

    徽州历来比较少战乱,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些宗祠保留了下来。徽州地区历史上唯一一次大的战乱便是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徽州地区的祁门县还曾作为曾国藩的大本营。当时的战乱之后,徽州的人口“十去七八”,房屋“十户九空”。但当时的徽商,以其强大的经济能力,在动乱之后,又在原址上修复了大量宗祠。

    巢湖洪家徽派宗祠见证人口迁移

    在历史上从中原迁徙至徽州的人们,经过世代的繁衍生息,也开始向外迁徙,目前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他们走到哪里,就将带有徽州特色的宗祠修建到哪里。至今在合肥地区还能见到徽州宗祠的影子。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的洪家宗祠,就见证了徽州洪氏从徽州迁徙来的路线图。

    这是一栋极为罕见的江淮地区的宗祠,这座地处江淮地区的宗祠重檐翘角的徽派建筑特征依旧存留,在村中,依旧能看见几件雕琢精美的石雕隐藏其间。在宗祠正门厅堂里,主体木质结构还保留完好,顶部木椽、挑檐、梁托上布满了各种精美的徽派雕花。

    在当地村中,笔者见到了一份修编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洪氏宗谱。据这份洪氏家谱记载,黄麓镇洪家疃村洪氏的祖籍地位于徽州府歙县桂林村。元末至正年间,洪家一名叫做德公的祖先中了进士,可还未待其上任,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就开始进攻徽州。作为元代统治阶级的一员,洪氏德公携家眷开始逃亡,他们从徽州逃至庐州府巢县西黄山山中,也就是今天的黄麓镇洪家疃村附近,并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洪家疃村。(安徽档案局 黄斌 李磊 )

编辑:风信子
 ·考古发现一窥青铜时代田园生..
 ·贵安新区招果洞发现距今3万年..
 ·宿州萧县龙山子墓地考古显示..
 ·南京评事街古建筑保护现状不..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腹地清理出..
 ·安徽滁城老东关发现古遗迹
 ·最大单栋古民居宏琳厝将全面..
 ·四川一省级文保建筑成幼儿园..
 ·故宫排水系统 古代建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