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文物古迹 >> 国家级文保单位 >> 正文
山西应县木塔
来源:中国建筑艺术网  作者:杨鸿勋  日期:2016-8-4


     木塔的结构、构造概况是:全塔建筑在一个夯土心的砖石基座上,基座分两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在八角形台基座上,布置内槽柱、外檐柱以及副阶前檐柱。所有的柱子用梁枋连结成一个筒型的框架。塔身底层的内槽和外檐角柱都用双柱,并砌在一米厚的土坯墙里。墙的下部是砖砌裙墙,裙墙和土坯墙体交接处垫木枋一层以防潮。转角增设一柱,既可减小梁枋和柱头铺作(斗栱)交接处的剪力,也增加了构架的稳定性。柱间用厚墙填充,可以防止构架的扭曲,提高了坚固性,保证了结构的稳定。 


     底层以上设平座夹层,再上是二层,二层上又设平座夹层,这样重叠直到五层。各层柱子都衔接而上,每层外檐柱都和它下面的平座层柱同一轴线,而比下层的外檐柱向塔心退入约半柱径。平座层外柱立在下层斗栱所挑承的草袱(梁)上。这样既造成塔身美丽的曲线,又不超过结构的合理限度。从整体上讲,下大上小,也正是结构的稳定性所要求的。至于内槽柱,既没有外轮廓的问题,因此只是根据力学的要求,把上下各层柱都放在同一轴线上,并使八根轴线都略向塔心倾斜。这座塔是把结构、构造和建筑造型统一起来的一个典范,可以给我们今天建筑设计以宝贵的启示。 

     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有榫卯的干阑长屋遗构算起,至少已有将近七千年的历史。通过历代匠师的辛勤、智慧的营造实践,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若干木结构的规律性。到辽宋时期,高层木构的设计和施工已经相当成熟。对于高层木构的设计来说,风力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水平活荷载。对于这一点,辽宋匠师是有明确认识的。和应县木塔时代相近的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开宝寺木塔,是当时杰出工匠喻皓设计、督造的。他考虑到西北风比较大,因此使塔身微向西北倾斜,以增强它抵抗相应方向弯矩的能力。像应县木塔这样一个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建造在蒙古风常年吹过的开阔地带,更不能忽视风力这项荷载因素。这座木塔在结构、构造上的最大成功,主要是合理地解决了水平荷载的问题,使它能够经得起这样长时间的自然力侵袭的考验。为了抵制风力以及地震横波的推力,防止水平方向的位移和扭动,卓越的古代匠师使用了大批斜撑固定复梁。这撑杆和复梁的组合体,从性能上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使平座内槽系统和外檐系统各自加大它们的稳定性;另一类是使内外两层系统保持它们的相对位置。由于这些撑杆的连结,构成了整体空间系统,一经受力,各构件就可以联合作用。 

     平座夹层的结构,就是用斜撑和梁、柱组成的一道平行桁架式的圈梁。在这个圈梁的内环上,又叠置由四层枋子组成的一道井干式的圈梁。整个夹层,实际是一个牢固的刚性的箍,在五层塔身中,间隔均布了这样四道刚性箍。在外观上,夹层巧妙地处理成为各层平座腰檐。 

     结合建筑处理,在塔的五个正式楼层上,内槽柱里的中央空间供奉佛像,内槽和外檐柱之间是供人通行的空间,因此不设斜撑。塔壁的四个正方向每面三开间,中间辟门。壁外平座设栏干形成周圈挑台,以供人凭眺。在四个斜方向上,两次间的柱间原有剪刀撑,封上荆笆抹泥墙。这既是出于结构的需要,同时在建筑构图上和四个正方向的门、窗、隔扇形成虚实的对比,也颇为得体。可惜后世维修时拆改为门、窗、隔扇,严重地损害了塔的结构,以致塔身发生了向东北歪扭的现象。

分页:[1] [2] [3]

编辑:夏腊梅
关键字:
按地域:
按类别:
 ·考古发现一窥青铜时代田园生..
 ·贵安新区招果洞发现距今3万年..
 ·宿州萧县龙山子墓地考古显示..
 ·南京评事街古建筑保护现状不..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腹地清理出..
 ·安徽滁城老东关发现古遗迹
 ·最大单栋古民居宏琳厝将全面..
 ·四川一省级文保建筑成幼儿园..
 ·故宫排水系统 古代建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