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文物古迹 >> 省级文保单位 >> 正文
四川省级文保单位——明王寺
来源:今日马边  作者:易永燕  日期:2016-12-21

    马边明王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永乐村后山较高的台地上。坐西向东,背山面河(马边河),占地约4亩,现存建筑面积287平方米,经度103°31′39.3″,纬度28°47′43.7″,海拔575米(测点:寺门),为明清时期建筑群。

远处俯瞰

    明王寺始建于明成化初年(1465年),初创时只有佛殿和廊庑,名“牛王寺”。正德年间修建三清殿、东岳殿,并打造佛像,改称明王寺。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建钟鼓楼、天王殿。乾隆三十六年维修过。乾隆末至嘉庆初(1794-1797),明王寺诸殿佛身重妆。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改为“名望寺”。清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年—1831年)修建文昌宫。道光十七年(1837年)建佛城堡,兼军事防御功能,其名也因此而易为“佛城堡”。清道光二十五年,明王寺建设格局全部完成。明王寺正门系青砂石质砌筑而成。门眉镌刻“佛城堡”,为道光甲辰(1844)书写,字体为阴刻楷书,次年夏镌立《修佛城堡记》。清同治甲子年(1864年),在寺门两侧竖向镌刻:“名垂宇宙”“望重千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正门

    钟鼓楼为悬山卷棚顶,原有大钟一口挂在中央。通面阔12.74米,门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宽1.77米,穿斗式构架,2柱6檩。

    天王殿一面坡屋顶与钟鼓楼屋顶连为一体。由堡门门廊和殿组成。天王殿进深三间,进深7.17米,穿斗式构架,6柱7檩,侧看为单坡面,小青瓦屋面。墙体为红砂岩条石砌筑,长方形门,门前沿地形施踏步。天王殿中间甬道,前端与佛城堡门相通,后端与佛殿台地基础踏步相接。殿内两侧原有天王塑像,今已不存。天王殿脊檩有墨书题记“民国二十二年(1933)”。殿内立有碑,为青砂岩,一面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的《重修明王寺碑记》(撰人不详),字迹多漫漶不清;另一面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拔贡生朱朝栋撰《修佛城堡记》。

八十年代的情形

    佛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通面阔9.2米,进深四间、通进深9.55米。抬梁穿斗混合梁架结构,单檐歇山顶,青筒瓦屋面,砖雕灰塑脊饰。两侧佛台有明代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的石浮刻,佛台上有十八罗汉造像。

    灵池位于佛殿和三清殿之间,为寺内放生池。用条石砌筑,长9.9、宽5.56米。池中有龙台,龙台上卧有连体二龙,为明代遗物。池周围砌望柱圆雕石护栏。后壁正中栏板雕刻戏剧场面,两侧望柱镌刻七言绝句,两侧栏板分别镌刻“上善祥影”“德水真源”。南端石栏板镌刻“灵池”,北端石板雕刻不详。南、北两端望柱镌刻凿池时间,北端镌刻“道光辛卯年”,南端镌刻“四月八日凿”。前壁正中栏板背面浮雕一团花,其余石板为素面。戏剧雕刻具有典型的清代风格,望柱的题诗中出现“名望寺”,加上道光辛卯年(1831)明确纪年题刻,表明灵池清代经过维护、修缮。

悬佛

    三清殿平面呈长方形,南北两侧设踏道。原面阔三间,北次间坍塌,现存两间。石板地面,前檐柱举灵池后壁1.2米。残存像座,正面有道光十年(1830)题记。南北两侧的枋上悬托造像13尊,北面6尊、南面7尊。殿旁立有碑,为红砂岩,长方形,一面为清嘉庆二年(1797)杨艺林撰《重装诸殿佛神碑记》,另一面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候选教谕陈恭期撰《鼎建文昌殿碑记》。

悬佛近景

    明王寺是乐山市为数不多的现存明代建筑群之一。1998年3月27日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16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郁金香
关键字:
按地域:
按类别:
 ·浙江:后司岙瓷窑址考古发掘..
 ·沙特阿拉伯:考古学家发现60..
 ·日本古墓星空图秘密:描述中..
 ·北欧:考古学家发现维京工具..
 ·墨西哥:古玛雅王子古墓遗骸..
 ·新疆:考古现3500年前的“胶..
 ·川西南:百余公里先秦聚落遗..
 ·浙江:大榭岛史前遗址现制盐..
 ·吉林:古城遗址现场现城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