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店五家,最有名的“恒丰和”、“同裕源”,浴池有“沧浪园”、“大乐园”、“新新园”,“新新园”拥有座位六七十人,茶馆三家,有名的有“金谷春”、“柳翠仙”还有杂货店三十多家,粮行六家,另外,小商贩遍及全街。由于泾县人来此经商者居多,故有“无泾不成镇”的说法;此间,纺纱、织布、找线、织袜、刺绣等手工制作开始盛行,本镇人民王景玑还首创“西河私立培英小学”,据说兴盛时,人口将近六千。
近年来,得天独厚的黄沙资源已开发利用,千吨拖轮往返不息,满载黄沙运往祖国各地;1986年2月1日湾西公路正式通车,促使集镇流动人口骤增,市场繁荣,销售额日达万元,已呈现历史上最兴盛时期。目前,西河的经济正向外向型发展,据统计,在外地从事建筑承包业的有七百多人,
黄沙运输开采业的有三百多人,每年光这两项收入上交的管理费就达八万多元,占全镇管理费收入的70%。西河,不再是经济和文化的“西伯利亚”,它流出去的是永不枯竭的黄沙资源,以及富有开拓精神的青年,得到的将是物质、精神文明的丰收。
西河古镇,天然水运码头,古往今来商业极为发达,南来北往的商家络绎不绝。特色小吃也闻名遐迩,特别是古镇上王家腊肠、王家腊肉等秘制腊味,有近300年的历史,肉香醇美,回味无穷,无色素、无添加、无味精,无防腐剂,混饨、羊肉、蛋糕、油炸臭干子、方片糕、青弋江小鱼等。
附近农村土地肥沃,盛产粮棉。建国后,街容店貌日渐更新,近几年,镇政府大楼、中学教学大楼、邮电大楼与新湖商业街平地而起,颇有现代建筑风姿,而老镇仍保古镇特色。随着国家农业旅示范点——和平生态旅游区,西河古镇景区基本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教(市、县教育基地)要素条件,全方位为游客提供优良服务。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下,现在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将乘势而上,继续保护古镇资源,特色小吃,民俗风情。
以及绿色生态旅游特色,加大古镇保护力度与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加强软件建设,努力开拓市场,把景区建设成为集古镇游览、特色小吃、沙滩游泳、休闲度假,弋江漂流,民俗风情与和平生态公园生态旅游及科普教育,珩琅山景区的佛教游等一体的旅游。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