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里古桥
上里古桥平行排列于陇西河上,又因古镇街口的地势高低,桥的高度也明显不同,保证了古镇的畅通:枯水季节三桥并用,丰水季节也至少有一桥通行,与外界保持联系,当初的古镇建造者们是相当用心的。
我去过不少古镇。但上里因为水的清秀桥的古意,散发出来的氤氲水墨气质,却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刚到上里时,我一直都在上里古建筑群落之外流连,不敢也不想立刻走进一睹它的真颜,似乎那会惊扰了它尚在历史烟尘中沉睡的梦。我与上里古镇隔河而望,行走在陇西河畔的田陇上,这种感觉对我这位不期而至的异乡客是微妙的;因为空间的距离,似乎也就更容易理清上里在历史长河中运行的脉络。
陇西河是青衣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它在上里一带冲积形成一块川西山区难得的河谷平原,良好的水系条件和河谷地带肥沃的土地,加之擅长农耕的最早的土著居民羌人的勤劳开垦,使这片土地自古为一方富庶之地。经济的发达自然带来商贾的繁荣,于是很早的时候,沿陇西河每隔10里都建有场镇,所以除上里外,陇西河下游还有被称为中里和下里的地方。
上里因为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东接名山、邛崃,西接芦山、雅安,既是过去南丝路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也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物资聚散地。上里古镇最初叫罗绳,是取其驿站、关隘之意。
恍如昨日,上里千百年来堆满了名山的茶叶,邛崃的井盐、竹器,康巴的马匹,西藏的药材、皮货,以及异域各国的手工艺品、香料等特色物产;这里有南来北往的商人们鼎沸的叫卖声,驮着各种货物的马帮络绎而来,又络绎而去。
老人们说,其实就在1949年前,这里的集市也是热闹非凡的,“隔三岔五就有一个街市,各地马帮将带来的货物摆满一街,还有各路戏班的戏剧和杂耍表演。那时间买货的、采货的、小食摊子、杂耍圈子等把上里堵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骡马嘶鸣,两三里外都可听见。”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