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国国君之陵墓
从远处望去,数百棵青翠的古柏,遮住了三陵台的真容。
这三座陵墓,千百年来屹立在此处,黄河的泥沙不曾将其掩埋,时间的长河也未曾让其消散。
现在,它成了戴姓的寻根圣地。
古柏掩三陵
商丘市区西行约5公里,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境内,当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时,就意味着到了三陵台。
3月初,记者来到三陵台,这是一处妙地。柏影浓密处,三座如驼峰状的土丘呈东西向铺开,高出地面数米。
1996年版的《商丘地区志》记载,三陵台有古柏树442棵,汉代砖瓦遍布,地表50厘米下为夯土层,并发现西汉时期陶片。台上三峰对峙,传说为古宋国三座王陵。
世界戴氏宗亲总会第六届理事会秘书长戴明说,这三座陵墓内安葬的是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陵台也因此得名。
三陵台上的柏树,不少显得有些反常:地面上的主干最短者仅有一两米。
戴明说,这是因为,这里曾被黄河泛滥的泥沙层层覆盖。不过,即便如此,现存的三陵台,最高处仍高出地面10多米。
多姓寻根处
2008年,有媒体报道称,考古工作者探明宋国都城遗址后,也给三陵台定了性。周代诸侯国国君死后往往葬在都城内或城北附近公墓区,三陵台距宋国都城遗址仅9公里,方位正处在都城西北侧的乾位,和周代王公墓葬特点相符。可以证实,地方志上记载三陵台为宋国国君之陵墓不误。曾潜心研究戴氏文化的戴峰云在其著作中称:“浙南戴氏宗谱记载,三陵台居中者为始祖宋戴公陵。”
现在,三陵台已经成了戴姓寻根圣地。2013年10月13日,世界戴氏宗亲会海内外宗亲700余人,聚首三陵台,共祭三公。
这并不是戴氏宗亲第一次在三陵台寻根祭祖,也不仅是戴姓在三陵台寻根祭祖,近年来,宋氏、戴氏、牛氏等海内外宗亲纷纷到三陵台寻根祭祖。2002年10月,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教授带家人和牛氏宗亲到三陵台祭祖,并题词“牛氏家族,根在商丘”。
根亲文化有较强的感染力
三座陵墓前约百米处,立着一座气势颇为恢宏的大殿。此殿名为三公殿,建成于2008年,近千万元的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世界各地戴氏宗亲的捐助。
捐建三公殿,或许是为了表达戴氏宗亲心中对于祖地的感情,而王楼乡的三和希望小学等几所学校的落成,可认为是他们对“老家”的一颗赤诚之心。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