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跨越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期:2014-4-11
    4月9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的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和甘孜州石渠吐蕃时代石刻均入选其中。这是该项评选开始以来,四川首次入选两项考古新发现。自2011年的宜宾石柱地遗址、2012年的金川刘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今,四川已连续3年有考古项目入选。近年来,四川在文物保护、文物普查、博物馆发展等方面全面推进,文博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再获殊荣实至名归

    “老官山西汉墓有4个‘第一’;石渠吐蕃时代石刻,则填补了四川吐蕃时期考古的历史空白。”这是今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会专家对四川两个项目的评价。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成都天回镇一处西汉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其中的50余件木牍、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920余支竹简及人体经穴髹漆人像,堪称重要发现。出土的大量西汉时期简牍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从出土9部医书内容分析,部分医书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这样大量完整而系统的医简的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出土的完整人体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出土4件织机模型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唯一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

    同时入选的石渠吐蕃时代石刻更让业界惊叹不已。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在石渠县陆续发现了石刻17幅。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陈庆英释读,发现这是赞颂佛像的赞颂诗,是极少见的完整的吐蕃王朝时期石刻作品。据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杭侃介绍,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在史书上虽有记载,但是部分路线缺乏实证材料。此次发现,为唐蕃古道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

    摸清家底资源丰富

    “涉及国有单位63419家,896家单位有反馈,初步统计176.5233万件(套)文物。”这是记者日前从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了解到的最新数据。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四川省此次的可移动文物普查从2013年开始。从统计数据来看,成都、绵阳、巴中、阿坝和甘孜等地的可移动文物收藏数量相对较大,成都地区共有119.8167万件(套)。另外,新建博物馆内新增收藏较多,以绵阳市为例,仅“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一家博物馆上报的藏品就有10万多件,占到绵阳市上报可移动文物收藏数量的一半以上。

    此外,记者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四川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数量65231处,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文物普查相比增幅近3倍。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濮新告诉记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四川省在全国排名第3位,其中成都、宜宾两地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分布最多,均在6000处以上。登记文物年代最早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

    走出闺阁服务惠民

    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在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四川民办博物馆总数为75家,占全省224家博物馆的33%。其中,成都市民办博物馆数量达67家,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65%。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门类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格局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在今年两会提交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民办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小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

    不断探索提高博物馆辐射力,也是四川近年来在文博事业探索的重头戏。2010年,四川博物院成立全国第一家“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成建制的流动博物馆,自它诞生以来就一直行走在最基层,将各种展览和文物真品带出了博物院,送到了边远山区,送到了基层百姓家门口。2012年5月,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社区文化促进奖”。
编辑:樱花
名称玩转甬城人必知十大最美景区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武威穿越古代的威武霸气之旅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龙门石窟佛前 睹一代女皇尊荣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拉萨三大寺独一无二的生命和表情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闻名世界的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耀州大香山民俗古庙会筹备就绪

类别寺观建筑
 ·九城市“海丝”文物广州斗艳..
 ·五年来全国文物古建火灾超千..
 ·为何考古专家跑不过盗墓贼
 ·文物稽查与公安夜巡文保陵墓..
 ·山东菏泽元代古沉船基本修复..
 ·聊城对70余文物进行修复断代..
 ·开滦博物馆展出节振国烈士文..
 ·抢救蒙文文物
 ·国家文物局政务微博"中国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