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松塘村“最后一公里”的进退之道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14-4-1

松塘村

    释义:古村、农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是行政体系与市场力量的“最后一公里”。面对本土文化的“最后一公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分寸应如何把握?南海西樵松塘村,提供了一个足以引发深思的初步答案。

    上周,全国各地100多名古村落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樵松塘村,召开了为期两日的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在当前,城市对于村落的压力、农耕文明在现代化中的境地、文化遗存与商业利益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不无冲突的格局,“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岌岌可危的境遇”,让多位专家“忧心忡忡”。

    但至少在南海松塘村,他们的担心暂时可以放下了。在这里,似乎有一道“屏障”将这些因素隔绝在外,“村民世代崇文重教,繁衍不息,这里除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统一的建筑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亦极为丰富,无疑是全国古村落保护的典范。”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罗阳说。

    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最后一公里”。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语境下,古村的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分寸,应该如何拿捏?在走入“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市场和行政力量的进退之道,又应如何把握?

    高度的本土文化自觉,政府与村民的良性互动,是松塘村让来自全国的专家们感到“意外”的重要原因。

    两个800年古村的“幸运”与“不幸”

    松塘村是一个拥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素有“南海衣冠推望族,西樵灵秀萃吾门”之美誉。自宋以来,先后孕育出20多位举人、进士,其中4人进入翰林院,松塘也被誉为南国“翰林村”,成为研究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活化石。

    走进村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唐孝祥发现:村居环塘倚岗列建,百巷朝塘。村内功名石碑、宗祠家庙、书舍家塾、文武圣庙、名人故居鳞次栉比。“在佛山乃至岭南地区的丘陵地带,建筑肌理保存如此完整的村庄是十分少见的。”

    除了建筑景观,松塘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也让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储冬爱颇为心动:不论是宗祠广场前的功名旗杆石、村口的翰林石门、悬于建筑上的60对各式楹联,还是作为家族聚落景观集成的“松塘八景”,族中大量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种种都印证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

    作为民俗文化专家,储冬爱曾对广东一些古村长期跟踪调研,她说,其中多数村庄,千百年延续下的乡村景观及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城市工业化商业化的强势冲击下逐步走向趋同或消失。

    她举例说,位于广州市郊的一个古村,和西樵松塘村一样,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但在城市中心东移的过程中,广深(九)铁路、广珠高速公路、广园路快速交通干道先后从村中通过,将村域分割为北、中、南三部分,失去了大部分土地的该村村民,成为城市的“村民”。以往每年农历五月初一,是该村龙船“招景”的日子,百余条前来“应景”的龙舟从村中溪道中鱼贯而入,直达北帝庙,酬谢神恩的场面蔚为壮观。但现在“好景不在”,村内与溪水相连的河段不足800米,只能供村中两条船龙王做游龙表演,其他探亲队伍只能止步于村边的河道旁。

    而同样生活在都市夹缝里的石牌村人,如今只能在最后一百多米的河涌里艰难挥桨,冼村扒龙舟活动虽然也年复一年,但因为河涌的消失,不得不移师村外的珠江上。

    “和这些村庄相比,松塘是幸运的。松塘周围一些村庄都因纺织工业拆迁建工厂,或将房屋出租给外来人口,松塘却能遗世独立,世代繁衍不息。”储冬爱说。

    传承“松塘式生活”

    在剧烈的都市文化变迁,以及珠三角几百年商业文明冲击下,周边的村庄丢掉了自己的本土文化肌理,然而松塘村缘何成为“幸运的那一个”?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杨小柳曾带领学生在松塘村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杨小柳说,松塘村带给他们强烈的学术兴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松塘村引人入胜的价值所在:高度的地方文化自觉,与村庄生活场景的保留。

    松塘村民区子广介绍说,近年来,在港澳同胞的带动下,松塘村多方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成立“翰林文化基金”,对村内古建筑和珍贵文物进行修复、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村民们还自发制定并全体表决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要求村内的有证土地、祠堂、民居等项目的改造,均需保持古村岭南建筑风格。

    在松塘村的民间知识分子和父老的带动下,村民们对村庄的人物、历史、地理、建筑、传说等文化事项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不仅如此,村民们在高校学者的帮助下,还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历史文化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并恢复“烧番塔”、“孔子诞”、“飘色”等各种民俗活动。

    另外,文化自觉的结果还包括将翰林古村的文化传统自然融入松塘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在松塘村,村民自觉地按照历代先贤的榜样行事为人,例如对祖先的敬重,对后辈教育无私投入、奖励,为村庄建设捐钱出力,对邻里关系和谐维系和追求等。

    翰林公区大典后人区奇贞老人,几十年来一直支持家乡建设,去年,她年届95岁高龄,还成立“区大典奖学基金”,每年奖励松塘学子。

    “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责任与义务。地方性的文化和传统已经内化为村民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传统。”杨小柳说。

    更让专家们为之兴奋的,是松塘村自身生活场景的保留和传承。

    当前,不少古村落旅游开发,走的模式大多是将原建筑保留,将原居民迁出,然后建各种旅游配套。而松塘村,村民依然生活其中。“松塘村仍然是属于松塘村民的村落。”多个专家认为,传承“松塘式生活”,比传承“松塘式建筑”更可贵。如今,“飘色”巡游、孔子诞、关帝诞、中秋烧番塔,以及重大节庆日舞龙狮、唱大戏等一直流传了下来,“这是松塘村更大的价值所在。”

    探寻现代商业与古村的契合点

    松塘村的价值,引来行政和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0年初,松塘获得了省级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随后,南海区出台了加强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管理和奖励办法。区镇两级政府拿出400万元文化基金,帮助松塘村进行文化保护与发展。

    2011年,西樵镇政府成立西樵镇松塘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统筹和推进松塘古村保护和发展工作。同时,当地政府广邀专家学者全面评估松塘的历史文化价值,专业的旅游规划公司与各领域的学者陆续进入松塘。根据规划,松塘村将建设成为集观光、活动、游憩、体验、科教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主题旅游园区。

    当来自行政和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多地聚焦在这个拥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身上。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面对这样一个古村落,“外来”的开发力量,应如何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这些古村接下来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开发商业价值与古文化保护相结合。”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元林说,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应当抛弃“发展就是阻碍,开发就是破坏”的错误观点,努力在现代商业文明和古村的历史底蕴中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契合点。

    储冬爱也认为,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已然不可逆转,毕竟,现代化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是城乡居民的共同诉求,那么村落及所代表的乡土文化保护就必然放到城市化的语境下。政府和政策有效干预,可以保留乡土族群的文化记忆,更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打造乡土文化品牌,发展特色经济等。

分页:[1] [2]

编辑:樱花
名称耀州大香山民俗古庙会筹备就绪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国家级文保单位邓愈墓多处被损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江南第一仙峰”江西上饶龟峰风景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最美乡村在江西之都昌鹤舍古村

类别县级文保单位
名称龙潭镇群众传承传统文化佳话

类别县级文保单位
名称广东开平市碉楼与村落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环境污染成大足千手观音障碍..
 ·茶马古道地震受损文物修复启..
 ·重庆濯水古镇失火被烧毁
 ·潼南双江古镇步行街
 ·西乡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
 ·保护徽州古建筑重在保住“五..
 ·传常州发现萧氏皇陵 文物部门..
 ·全国最大的徽派建筑群将亮相..
 ·疯狂的民国长沙文物大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