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皇殿前沙河历沧桑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安春华 日期:2014-2-27
文庙和玉皇殿都在承安镇,这是老县城留下来的仅有的两处遗存。承安镇作为历史上的县治所在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到1958年县治才移到今天这个位置。而一说承安镇,就必须溯源新乐的历史由来。与石家庄许多地方一样,新乐这块土地,原为白狄族聚居地,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先后隶属于鲜虞、晋、中山、赵。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置新市县,属中山国。这块地方即属新市县管辖。新市县的治所,一般认为在今天正定新城铺。一百多年以后的汉成帝建始十四年(公元前29年),在新城铺的北边,又一座城兴起,这就是中山孝王所建的西乐城。老县志记载:“冯昭仪随王就国,(中山孝王)为母建宫于乐里,在西乡,因呼为西乐城。”
“乐里”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在今天新乐的城西村。因为有了西乐城的存在,新莽时期曾改新市为“市乐”。但此后大部分时间,这里依然属于新市县,直到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才“析新市,置新乐县,治西乐城”。我想,之所以取名“新乐”,应该是在“新市”和“西乐”中各取一个字。
显然,新乐能够单独设县,与西乐城的兴起是直接相关的。而当年住在西乐城的人物冯昭仪,更是大有来历。中山孝王的母亲冯媛(初封婕妤,后被封为昭仪),堪称古代奇女子。史书记载,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前往虎圈,观赏野兽搏斗,妃嫔们都在座奉陪。一只熊突然跳出圈外,攀着栏杆想上殿堂。汉元帝左右的侍从、贵族,都惊慌逃命。只有冯媛,一直向前走,站着挡住熊。左右侍从赶忙将熊杀死。汉元帝问冯媛:“人人恐惧,你为什么上前阻挡?”冯媛说:“猛兽凶性发作,只要抓着一个人,就会停止攻击,我恐怕它直扑陛下的座位,所以以身阻挡它。”汉元帝感激嗟叹,对冯媛倍加敬重。此事后人多有赞咏,清代一位叫金廷标的画家画了一幅《婕妤挡熊图》,如今藏在故宫博物院。
挺身挡熊的第二年,汉元帝封冯媛的儿子刘兴为信都王,并封冯媛为昭仪。大约在元帝去世六七年之后,冯昭仪随儿子到封国居住。公元前23年,刘兴改封为中山王,冯昭仪随其前往中山,称为中山太后。刘兴在乐里大造宫殿,奉养母亲,这人应当是十分孝顺,因为他死后谥号“孝”。而他的孝行之一,大概就体现在为母建造西乐城这件事上。
曾经,刘兴也有可能当太子并进而登基,有大臣以“商朝兄终弟及”的旧事,劝没有儿子的汉成帝立刘兴为储君,但汉成帝认为刘兴没有才干,又是兄弟,他若即位,自己就不能入太庙,于是立了定陶王刘欣为太子。但为了安慰中山王,汉成帝又封刘兴的舅舅冯参为宜乡侯,并增加刘兴万户的食邑。
尽管做不了皇太后,但儿子孝顺,自己在西乐城养老,按理说日子也是平静祥和的。但冯昭仪当年挺身挡熊的勇敢,却为她悄悄埋下遭人嫉恨的祸根。本来傅昭仪受宠,冯媛因救主有功,得封昭仪,与傅平起平坐,傅从此与她产生隔阂。30多年以后,傅昭仪终于等来了机会。冯昭仪的孙子刘衎有病,汉哀帝派中郎谒者张由带医生前往治病,那张由擅自离岗,被尚书斥责,因恐惧,就编瞎话说冯媛诅咒汉哀帝与傅太后(即傅昭仪)。傅太后抓住这个“线索”,逮捕监禁冯媛的亲眷及中山国官吏一百余人。起初得不到供词,史立等官员迎合太后旨意,刑讯逼供,致死数十人,后来得到一些来自巫师和医生的供词。但责问冯媛时,冯媛不承认。史立说:“熊跑到殿上的时候多么勇敢啊,现在怎么害怕了!”冯媛回来后对左右侍者说;“这是宫中的话,前朝的旧事,官吏们如何能知道?这是要陷害我的明证。”于是服毒自杀。冯媛死后,按诸侯王太后的礼仪下葬,但她的亲眷等被牵连的人,有的自杀,有的被处以死刑。
清人赵文濂曾作《西乐城》诗:“遗迹犹存西乐城,孝王纯孝素知名。婕妤虎圈当熊立,翼子差酬救主情。”所谓“翼子”(翼助子孙或覆翼慈爱),当是指刘兴被封中山王、享食邑万户之事。可惜这只是一时之荣,最终,一个勇敢而忠诚的女人,死在了一个狭隘而狠毒的女人手中。
古城遗存:文庙与玉皇殿
西乐城与承安镇的文庙及玉皇殿有什么关系呢?可能没有关系,因为根据县志记载,唐肃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郭子仪、李光弼与史思明战于九门,“乡民屯结为营而巩”,在承安镇修筑城池,这是承安镇作为县城的开端。但当地学者李富勤经过一番考证,认为西乐城不在城西村,就在承安镇,自新乐建县时起,承安镇就是县治所在地,至于乡民屯结为营修城墙,不过是修筑和加固罢了,并非荒野上新建。如果按这种说法,则冯昭仪晚年的故事,当是发生在承安镇这里了。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