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铲车司机挖掘山体时意外挖出一具“三合土”石棺,质地非常坚硬。墓碑上的墓志铭显示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明代和平人。三合土建墓,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墓葬方式,专家表示,墓主人应该是“土豪”级别的。
前天下午,在龙岩漳平市第三中学新校址施工现场,意外挖掘出一块长方体巨石。昨天上午,在发现巨石的周边,又挖掘出墓碑及刻有墓志铭的青砖。墓经当地文物局工作人员初步认定,巨石为明代“三合土”质地的石棺,内部装有一具棺木。今天,省博物院考古队将前往调查,内部是否有陪葬品将开馆考证。
工地挖出3米长石棺
前天下午,施工队的铲车司机黄师傅来到漳平市第三中学新校址施工现场施工,工地距离市区约1公里。下午3点左右,黄师傅开着铲车进行山体挖掘作业。突然,“哐”的一声,一块巨石从松动的土层滑落,坠落在黄师傅的铲车前方。施工人员都吓了一大跳,赶紧跑过来查看。只见这块巨石长约3米,高和宽都在1米左右,质地坚硬。
黄师傅凭经验断定,这是一具石棺。“我们施工之前,四下勘察过了,并没有发现墓碑,否则施工前是要公示的。”由于当天没有发现墓碑或墓志铭等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施工人员便把巨石拖至一边,并上报了当地文物局。
被挖出来的墓碑上写着墓主人的名字
墓主人或为明代和平人
昨天上午,漳平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来到施工地现场勘察,确认该巨型石块为“三合土”石棺,内部应该还有一座棺木。在昨天上午的勘察中,工作人员还挖掘出一块石碑和两块青砖墓碑。石碑高约80厘米,厚度约为15厘米。石碑为墓主人的两个儿子所立,碑上清楚刻着墓主人的名字“静一朱氏”,下葬时间为“大明嘉靖瑞巳亥年正月十六日”。专家称,墓主人下葬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
另出土两块青砖烧制的方形墓碑,一块刻有墓志铭,并用红漆誊写,部分红漆已经脱落,依稀可以知道墓主人为漳平和平(村/镇)人,及其出生年月以及死亡时间,根据墓志铭可以看到,墓主人在生前曾告知子孙,希望“没后葬我于易坑口”。另一块青砖墓碑上则写有墓主人名字、下葬时间,以及立碑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分别为“陈文衡”和“陈文衢”。
省考古队今日前往调查
那么,发现墓葬的地方是否就是墓志铭中所说的“易坑口”呢?
据漳平市文物局周局长介绍,明代的地名难以考证,尚不能确定。他告诉记者,发现墓碑后,他前往漳平市和平镇查看陈氏一族的族谱,发现确实有“文”字一辈的子孙,但并未在“文”字辈子孙中发现墓碑上的这两个名字。
周局长告诉记者,石棺为三合土制造,质地非常坚硬。这种建筑方式,在明清时期常被用来做石棺,可以保障内部木棺的完整,不易腐坏。“所以石棺里面应该还有一座木棺。龙岩的丧葬习俗,一般为‘捡骨葬’,就是先下葬,过一段时间再开棺捡骨,另行安葬。三合土建墓,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墓葬方式,墓主人应该是‘土豪’级别的。”周局长说。但他也提到,墓碑制作较为粗糙,工艺不甚考究。
“具体情况还不好说,我们已经联系省博物院考古队的专家,专家来查看后,或将开棺考证。”周局长说,今天,省考古队专家将前往漳平,实地考察。
分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