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珠三角古村求生是靠商业化还是政府养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逸芸 李天军  日期:2013-7-24

    这种复古又温馨的情调吸引了大批市民的眼球,一大批摄影爱好者过来照相,久而久之也爱上了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租下了这里的房子,开起小店。短短两年间,下坝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一跃成为东莞的“798”,除了咖啡厅和酒吧,画廊、陶瓷坊也开始入驻,目前正在营业的商户已达50多家。“下坝坊的发展可以说一部分是市场的自发形成,一部分是万江区社区的规划引导。”当地村干部说,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人士聚集在下坝,万江区和市区顺势引进了宜居社区工程,并升级改造下坝坊的巷道和下水道、停车场等项目。

    如今,下坝坊220间民房基本租满,只有几户老人家不愿意搬,还住在里面。而随着下坝的日益兴旺,这里的房租也“水涨船高”。“一个占地50平方米的两层房子,前年年初大约租金是500元一个月,去年已升到2000多元,而现在有的联排楼房一栋每月要5000多元。”村干部向记者透露。

    探寻出路

    A扩建为民俗主题公园

    深圳大万世居墙倒屋塌为何没能尽快保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副局长李伯湛。该局近日向本报发来回函:“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间,经过我局和省文物局专家对方案四次论证,维修设计方案终获通过。2012年8月项目概算根据技术方案重新修改并报发市改委审核通过;2013年2月,市发改委下达大万世居投资计划。大万世居整体保护工程总投资2450万元,包括围屋内建筑本体维修、局部复原和环境整治,以及市政配套。目前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招投标文件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即将进行施工和监理单位招投标。”

    据了解,坪山新区对于今后大万世居的综合利用已有一定的设想。计划着力打造新区民俗主题公园“大万客家文化民俗主题公园”,围绕大万世居为中心,以“客家文化”为主题并结合历史典故,形式上以“世居建筑”为主,构建开放、丰富的“大万客家文化民俗主题公园”。

    B增加民俗及文化氛围

    至于东莞下坝坊这种开发模式,有人质疑其破坏了原来的建筑,是“毁”了古村落。但东莞青旅东莞游经理赵伟荣并不认同:“只要不破坏房子本身的结构,做一些细节的改动以适应人的居住习惯又有什么关系?”

    赵伟荣说,任何建筑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保存下来,但发展旅游这条路并不被专业旅游机构所看好。记者发现,谈及这些古村落,这些旅行社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能看的东西太少了!”东莞国旅省内游经理袁惠菊告诉记者,目前会去东莞古村落旅游的大部分是港澳团或来寻亲的华侨,国旅一年也就1000多人次。“东莞的古村落无法作为一个重点景点来推荐,都是以整条线路中的一个小点来做的”。

    同样是旅行社负责人的赵伟荣对此也很是认同,“无论是南社还是塘尾,都把本地人迁出来了。因为没有了原住民,来到古村落只能看建筑,很多民风民俗就很难看到。建议在古村落里面增加博物馆和图书馆,让整个村落提升文化韵味”。

    C动态保护不能封成“死村”

    深圳土生土长的居民、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廖虹雷7月22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于属于文保单位的古村,有几种方式。一是政府租赁,产权仍归村里。如大万世居与鹤湖新居;二是购买产权保护,这是香港通用的方式;三是政府补助,这是韩国通用方式,政府补助维修经费减免税收但保证村内有人居住。

    对于深圳的古村的保护,廖虹雷说,1992年时宝安区原来有1200多个古村,到现在只剩200多个;福田罗湖两区现在只剩一个古村湖贝村,下沙村也只剩下古祠堂,深圳古村落流失速度太快了。但保护也要动态化,不能封起来变成一个“死村”,如果现在考虑不周,那就留给子孙后代再去开发。我们目前开发的古村都同质化,这是不重视文化的。

    他说,看大万世居,媒体一关注,政府部门就回应说拨钱。但一个大万世居前后就拨出五六千万元,深圳东部共有300多座客家围屋,辖区内其他古村怎么办呢?据他了解,政府能出钱保护的仅有四五个,有些申报文保单位成功的古村,政府不给钱又不让拆,老百姓也有意见。

    D发动社会力量“认养”文物

    对于“周庄”模式能否在东莞落地这一问题,东莞市文化局前副局长刘炳元直言:无论南社还是塘尾,这些东莞古村落,都难以达到周庄的境界。首先一点就是外部名气和历史价值远不及周庄,还有配套和设施相比还非常落后。他认为,东莞首先要做好对现存古村落的保护,再图谋长期的利益。除了可以发动本土社会团体、市民、企业参与外,还可以采取文物“认养”的方式来增加力量,毕竟东莞民间还是很有财力的。

    此外,针对被社会诟病的“内部整改”、“本地人迁走”等问题。刘炳元称,只要不破坏外观和整体结构,为了居住舒适而进行的内部改变是可以的。“砖木结构的房子最怕就是没人住,本地人有钱了迁出去,让新莞人住也是好的,前提是不能破坏”。

    东莞民俗专家张铁文也认为,“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东莞古村落所在地政府不要盲目地去申请保护单位的“名头”,而是要做好维修整治工作,更重要的是先找到“卖点”。在此基础上开发做旅游,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专家:城镇化或加速古村消失

    对于城市文化、古代文明有颇多研究的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7月19日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并对上述四类古村如何区别对待,如何区别保护发表了看法。

    羊城晚报:古村属文物但毁损较重,如大万世居、江门良溪古村等,如何保护?

    胡野秋(以下简称胡):在当今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中,古村落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且大都在开发的名义下遭到破坏。对于损毁严重的古村落,首先需要得到修缮、加固,在保证原貌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使其得以避免继续衰败,进而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以大万世居为例,周边被很多现代风格的楼房和道路所侵蚀。在修缮大万世居的时候,应进行整体规划,除了文物核心保护区,还必须让周边环境与古代文物相融合,拆除破坏古代景观的建筑,达到文物生态环境的平衡。

    羊城晚报:古村属文物,但商业开发较多,如万江的“下坝坊”,如何保护?

    胡:古村落的魅力在于清静、从容,而非喧闹、嘈杂,过度的商业化是古村的杀手。现在很多地方的古村已经变成大卖场,村民变成商贩,一进古村,想象中的人文风貌荡然无存。这么做也许能获利于一时,但当古村生命力被掏空后,游客便会感觉同质化。古村加速庸俗化,最终会得不偿失。

    当然古村保护需要钱,这就需要发展人文景观的项目。比如加大力度开发社戏、祭祀、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照应、相得益彰。这种“内容产业”的开发,比单纯的买卖式的“卖场”要层次更高。

    羊城晚报:已经面目全非变成现代化的城中村,如深圳东门湖贝村,下沙村,如何保护?

    胡:对于城中村,首先是维持现状,不要急于改变当下面貌,其实今天的城中村也是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产物,甚至它们本身的“不伦不类”再过50年也会成为独特景观。急于消灭这些“城中村”是不明智的,没有这些混搭式的城中村,我们的城市面貌将会单调得可怕。

    当然,对城中村也不必像对文物那样花大手笔保护,可以保持多元、自由的生态,也算是石屎森林中的缓冲带。

    羊城晚报:不属于文物,但保存非常完好,有一定欣赏价值的古村,在珠三角数量更多如何保护?

    胡:对于清末民初的建筑和古村,应该比照文物进行保护,因为这些古村及其建筑在不远的时间后,一定会成为文物,目前可将之定位为“准文物”。现在的《文物保护法》其实已经对这类“不可移动建筑”在进行保护,只是政府和民间都容易忽视这一点,因此才出现拆除“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蠢事。同时因为有居民生活其中,反而有利于建筑的生命。这类古村在珠三角还有,但已不多,千万别在城镇化的口号下被拆除重建,那样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周庄水乡 抹不去的江南残梦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