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黎里发现清代义庄古建筑 江苏目前仅存三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唐钰炜  日期:2013-6-24

从《周氏家乘》上翻拍的的周氏庄校图,该图为周氏义庄最初的模样,前后六进,最前方有道光皇帝的谕令准建的“乐善好施”牌坊

从《周氏家乘》上翻拍的的周氏庄校图,该图为周氏义庄最初的模样,前后六进,最前方有道光皇帝的谕令准建的“乐善好施”牌坊

周氏义庄因为保护不善被毁坏严重

周氏义庄因为保护不善被毁坏严重

    周氏义庄因为保护不善被毁坏严重,图为其中一进房,现场环境,只能依稀从房梁等一些地方的装饰上看出是古建筑,厅内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征用当做印刷厂厂房已经面目全非。

    6月20日,据苏州吴江区黎里古镇开发办公室消息,数周前在一期立面改造工程中发现的义庄古建筑,经过资料比照和专家鉴定,确定为清道光年间的周氏义庄。该建筑为江苏既无锡怀海义庄、老义庄后,发现的第三处,也是最大的一处义庄古建筑。

    兴义举办义庄

    周氏义庄,原为清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原理之孙周光纬所建。据了解,时任议叙分部候选员外郞的周光纬,为恪承祖父遗志,将个人田亩钱财房屋,折合29700两白银捐出,兴建义庄。兴办期间,周光纬除了施放财物,救济他人以外,还兴办了义学,让一些穷苦,上不起学的孩子在这里免费接受教育,资助学子报考科举。

    建筑规模当数最大

    根据周氏家谱及黎里老镇志记载,义庄一共六进,第一进门有“乐善好施”牌坊,为清朝道光皇帝谕令批准所建。目前仅剩第一进,第二进和第四进房。第一进前面的御赐牌坊也于1927年改建成门坊,又在解放后遭拆除。尽管如此,与怀海义庄和老义庄两处古建筑相比,周氏义庄的规模为最大(怀海义庄和老义庄皆为三进)。

    或为江苏唯一现存的

    “义庄,富家大户都可以办,但牌坊必须有了业绩,上报皇帝,经批准才可建造。目前,建有牌坊的义庄保留下来真是凤毛麟角了。”黎里古镇开发工作的文史顾问李海珉说。义庄作为一处特殊设施,在宋朝以后的历朝历代的各个地方都有兴建。但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保留下来的,有御赐牌坊的义庄极少,周氏义庄却是其中之一,甚至可能是江苏范围内现存下来的唯一的一个。

    义庄历史由来已久

    义庄,最早可追述到北宋年间,为范仲淹首倡。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他在苏州建立首个义庄,苏州人称为范氏义庄,现在仅存“范庄前”地名,建筑与实物都已经不存。据传庄内刻有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浙交界地区自古为经济富饶地区,受范仲淹影响,很多当地富家大户开始效仿,建立施惠于本族的义庄。明清两代,义庄数量大增,一个镇上往往就有多家义庄,能够保留至今的极少。

    义庄不是“太平间”

    现在很多人被电影、电视、武侠小说误导,把义庄片面地认为是“太平间”,对此,李海珉解释,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义庄类似于现在民间的小型慈善机构。以范氏义庄为例,范仲淹父子通过义庄给族人所规划的经济生活有如下方面:领口粮、领衣料、领婚姻费、领丧葬费、领科举费、借住义庄房屋、借贷等等。在灾荒年岁,义庄则会办粥厂施粥,更是面对全社会的所有大众。影视剧里提到的“义庄”实为“义冢”,义冢才是收埋无主尸骸的墓地。

推荐阅读:

市民为津城古建筑保护建言献策 应守好历史根脉

云南巍山为县内的古建筑办理“身份证”

“缓拆令”为何保护不了古建筑

百年前重庆模样揭秘 部分古建筑有望“重现”

编辑:菩提树
名称沁河古城堡大河边上唯美废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周庄水乡 抹不去的江南残梦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三大创新激发百年古村 周村古..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