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份手绘重庆母城老地图
花半年时间“秘制”而成,一张再现清末民初重庆老城历史风貌的《重庆母城老地图》,昨日由渝中区旅游局正式发布。百年前的老重庆是啥样?这张手绘而成的老地图就能告诉你答案。没有摩天大楼,没有喧闹的解放碑,却有沿江水码头的熙攘繁华……“8800米长的重庆城门老墙,如今只有2500米还‘健在’,这些遗失的回忆都能在这张图上找到。”昨日,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抚摸着这张老地图,指着渝中半岛上的老城门说。
手“绘”百年前老重庆
穿着清代褂衫的男子,肩挑货品走街串巷吆喝生意;那时候的山城妹子,穿着披风缓缓走在街头;打铜街的铜匠揣着铸铜工具,三三两两地来到一段不足400米、只有8米宽的斜坡开始劳作……
这不是在拍电视剧,这是地图上“绘”出的百年前的渝中半岛街景。
“今天我们手中的这份地图,就是通过手绘的形式,还原清末民初的老重庆旧景。”昨日,见证制作了首份手绘老重庆地图的渝中区旅游局副局长张凌丽,指着新出炉的“重庆母城老地图”介绍,根据重庆现存民国之前的古地图,通过参考历史文献、汇编资料,梳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等工作,这份手绘的地图终于在耗时半年后与市民见面。
在该份地图上,当时重庆城的路名、城门、标志建筑、庙宇、府邸、会馆,全都一目了然。张凌丽说,“手绘”地图的工作量虽然很大,但因具文化记载与传承意义,很值得。
这些地名你还知道几个
时光荏苒,近百年前的繁华水码头如今已变身为滨江路,护城的九开八闭17道老城门,只有通远门、东水门还留在山城市民的生活中。“都消失得差不多了,多数只保留了地名。”我市著名文史专家文世昌昨日翻阅着这份老地图回忆道,他还记得当时的巴县衙门是整个重庆城的“主管部门”,负责统管全城的治安等;而不远处的川东道署衙门则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处,不过功能不能与巴县衙门匹敌。
“通过现代的绘制方法,市民可在这份地图上找寻各自儿时的记忆,或参照古今地理位置来对比触摸百年前的那段历史。”渝中区旅游局副局长张凌丽说。
文世昌也称,实际上多数得以保留到现在的老地名中,部分街巷的名称都隐藏着不少“典故”。比如,位于通远门附近的“打枪坝”,“当时这里就是清军练习射击的地方。”文世昌称,当时正值冷热兵器升级换代的时代,军队开始接触“火药枪”,当时的“打枪坝”算得上是九开八闭的重庆城中的一处“高地”。为了避免误伤居民,清军特此挑选在该地练习射击,并因此得名“打枪坝”。“后来为了配备弹药,又专门设了火药局,也就是如今的火药局街附近。”
此外,道门口曾有川东道署的衙门,而在望龙门二府衙街12号,曾是过去的巴县城隍庙……张凌丽说,在这份老地图上,市民能细细品阅这些浓缩着新旧重庆城交替的“影子”。
老地图中部分建筑有望“重现”
昨日,渝中区旅游局副局长张凌丽透露,这份母城老地图出炉后,相关文化保护工作也将拉开全新序幕。对于老地图中一些旅游价值较高的元素,渝中区正在考虑重建还原。
“去年上半年,九开八闭的其中一门——仁和门被发现。”徐晓渝称,最快今年底,针对重庆部分老城门的恢复重现工作将开始起草相关规划,“未来我们怎么保护好历史文脉,怎么融合“商旅文”,让这笔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这张地图将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据了解,洪崖洞就是重建还原的其中一例。在这张老地图上,九开八闭17道城门中有一道门就是洪崖门。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洪崖门及该段老城墙已消失,但在此基础上兴建起的国家4A级景区“重庆市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已成为结合巴渝文化特色,融民俗、民风、民情于一体的大型休闲购物场所。
推荐阅读:
古建筑将倾时谁摁暂停键 专家认为政府应反思责任
山西运城盐湖区为古建筑寻找“民间保姆”
拿什么拯救正在消失的古建筑?
广州拟重建被拆民国古建筑 网友称不如立耻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