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期改造后的水东街,新建的仿古建筑
最近半年,水东街改造建设指挥部(下称水东办)确实少了一些繁忙。一来,原本计划今年年底完工的一期改造工程南区现在还在等待投资方的到来,何时动工还说不准。二来,自去年水东街二三期改造不再拆迁的消息披露以后,水东办原来的工作计划不得不大幅调整。
水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水东街改造计划确实有所调整。“原来的一期工程将按照原计划逐步推进,设定为传统风貌区;二三期工程则采取修缮、加固的方法维持原貌,设定为历史文化区。”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大调整,该负责人称,一方面是近两年对保护本土历史文化的认识有了提高,另一方面“却与惠州申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关”,同时“网上的舆论也对方案调整有影响”。不过,改造计划的调整为何没有让市民充分知晓,该负责人表示无法置评。
未来南区还将建仿古建筑
自从去年9月市住建局局长李德友低调透露,二三期工程停止拆迁后,二三期修缮、加固的相关方案却一直未见踪影。对此,该负责人表示,二三期修缮方案的细则尚未制定,但整体的基调将与一期相协调。
据介绍,由于一期工程北区已有两栋大型仿古建筑落成,未来南区还将兴建类似建筑。为了避免新旧水东街对比过于强烈,规划编制部门初步计划把二三期楼房的外立面做成与一期工程相似的色调,并在新老交界处建设小型建筑作为过渡。
该负责人称,未来二三期的修缮补偿方案或将参考上海重庆等地的做法。据了解,这些城市在历史街区的外立面改造中采取了“多种方案、自由选择”的资金补偿方式。如政府或由社会力量出资修缮,居民把房屋若干年的使用权让渡给政府或出资方,甚至还可以选择彻底出让房屋使用权由受让方出资修缮。
本土文化学者:“剩余路段停拆修复,是没有办法的保护办法”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惠州本土文化学者向记者表示,水东街西面建成的仿古建筑和东面现存老街风格迥异,这将“给新任市领导留下一道难题,剩余路段停拆修缮已是没有办法的保护办法,没拆的路段还能勉强凑成一条老街”。
该学者批评道,包括合江楼在内的仿古建筑什么风格都不是,而是一堆古建筑元素拼凑成的假古董,经常有人问我这里建的是什么庙。他指出,从白鹤峰的东坡祠到铁炉湖古街再到水东街的骑楼,是一个从宋到明清再到民国的历史递进脉络,此前的拆建破坏了水东街的历史链条。
据了解,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评选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有不少细化的要求,如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占地必须过半才能得分。该学者指出,评选要求的是原装的古建筑,而不是新建的仿古建筑,水东街一旦全部拆除就失去了拿分资格。
谈到水东街的优势,该学者认为,水东街的骑楼在广东虽然算不上最漂亮的,但贵在有人气,至今仍是相当繁华的商业街。“历史文化街区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容不得好大喜功的冒进。将来水东街的修缮必须保有原来的生气、人气,适合人居生活。”
“挺拆派”街坊“漂亮的外表,包不住里面的脓疮”
得知水东街二三期的改造将主要以修复加固为主,从事玩具销售的江先生反而有些遗憾,他冲着记者说:“外面穿得再漂亮有什么用?里面全是脓疮,脓液迟早会流出来。”水东街改造争议的根源大多集中在改造方式上,以反对拆除的声音居多。像江先生这样支持拆除重建的人,是“老水东”中的少数派。
江先生表示,他的商铺是原惠阳百货的旧址,原有的骑楼建筑在百货店兴建时夷为平地。这个店铺他经营了十多年,目前已经破烂不堪,“下雨漏水不说,光我们的水渠每年就要修两次,否则就会污水倒灌。”
江先生认为,水东街的主要特色是骑楼,但骑楼的连廊已经有多处被后来兴建的“现代”建筑中断,“大部分房子已经残旧到失去了修缮的意义”。不过,江先生对合江楼旁拆除重建的仿古建筑也感到不满,“那几栋楼太像阴宅,不大气”。
批发零食的老板林先生比江先生更为激进,他对保持水东街原有风貌能维护惠州历史文化的说法感到不解。“水东街老房子是不少,可是大家对这些房子的感情,是实用性的?还是有什么信仰?我看还是实用思想比较多,保持原貌只会成为大家求发展的障碍。”
推荐阅读:
拉萨:不改历史建筑原貌 不搬迁当地居民
武汉年过“半百”的老屋 可申报历史建筑
上海陕西北路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宁波江北白沙街道有近半历史建筑得到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