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芦山百年老宅何以“临震不倒”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朱永华  日期:2013-4-24

芦山百年老宅何以“临震不倒”

    一座百年老宅历经地震巍然屹立,7户张姓人家在这里平静生活,成为芦山灾区的奇迹。“张家大院”坐落在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东南的一处山脚下,上下两层,木瓦结构。现在住在老宅里的7户人家,本来盖了新房的5户已经搬走,震后又都搬了回来。记者看到,与周围民房或倒塌、或开裂不同,老宅除了屋脊上掉下几片瓦片外,其他完好无损。

    一个坚固且又抗震能力强的住宅,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对“淬不及防”的住户来说,无疑是最安全的生命保障。遗憾的是,在7.0级面前,在宝兴县许多汶川地震后刚刚建设、当初被誉为“抗8级地震、9度设防”的安置房,却没有逃过这场劫难。

    可想而知,在科技非常落后的清同治年间,无论是建造技术还是各种建筑材料都非现代可比。一座当时很常见的普通民宅,不可能经过高端特殊设计,也不可能是具有“国家资质”的施工单位建造,更不可能按什么“国家标准”。它只不过是民间临时凑起能工巧匠的杰作,历经百年风雨后,依然让很多现代建筑自愧不如。而且,稍微留心还不难发现,在很多地震频发地区,能够经受住地震并保存完好的建筑,往往都有老宅、庙宇、祠堂等古建筑的身影。当然,现代建筑中,也有不少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由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巴曙松在雅安市石棉县捐建的希望小学在这次地震中就“固若金汤”,并在当地赢得了“房坚强”的美名。

    其实,房屋能否经受住地震的“折腾”,给居住者形成安全屏障,并非取决于建筑材料,技术及各种资质、标准等等更不是第一要素,关键取决于建造者的用心。在民间的传统中,向来信奉和尊崇“人命关天”,也正是以“人命关天”的“标准”来建造房屋,尤其是坐落在山里甚至是悬崖上的庙宇道观,因为是善男信女及香客聚集的场所,再加上人们的某种信仰,这些建筑虽地处险境历尽风霜雪雨,却常常屹立百年甚至千年不倒。

    由此可见,尽管建筑材料科技含量再高,施工技术或手段再发达,如果在设计、施工甚至质量监管过程中“利字当头”,缺乏对生命的足够敬重,看似漂亮气派的楼房,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不过是弱不禁风的“绣花枕”。

推荐阅读:

长沙靖港宏泰坊揭开神秘面纱

恢复古建原貌挖掘历史文化 兰州两山变一流景区

“屋坚强”只是个案不必夸大

访考古现场说石峁保护

编辑:菩提树
名称福建涵江红砖厝建筑中西合璧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福建培田明清古民居建筑群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粉墙黛瓦婺源古宅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陕西府谷宗常山龙泉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周庄水乡 抹不去的江南残梦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安徽:破败与等待中的徽州古..
 ·中国古代建筑如何抗震?木结构..
 ·安徽百年古民居遭拆卸被抛售..
 ·刻泥成画 姑苏城里的老砖雕
 ·震泽:三管旗下 建蚕丝文化古..
 ·老公园古建之殇 半是落寞 半..
 ·海南定安龙梅村欲申报历史文..
 ·仙逸与入世 北京园林建筑思想..
 ·江西鹰潭上清古镇改造项目完..